标签:
大学生流行行话 |
分类: 大学生活与成功人士案例 |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7/04/18/tg070418019.jpg
管小便叫“走肾”、去洗手间叫“卸载”,“人文精神”是说做人要诚实信用,富有爱心,“觉皇”指代那些非常嗜睡的人。温大大二学生小平告诉记者,此类语言校园里非常多,学校外面的人则很难理解。就连骂人的话,也越来越含蓄,比如“用脚趾头去想想(不用脑子)”,“不要把我当成吕洞宾(当成狗) ”,“你长翅膀了吧(鸟人)”等。
对“行话”的来源追根究底,网络语言是一大途径。像“吼吼(自傲的叫声)”,“么么(吻)”,“汗(无奈,尴尬)”等都来自网络,温州大学大一学生小尚告诉记者,此类语言都是在网络聊天中经常出现的,精短、鲜活、生动、还能搞笑、减压,很快就会成为校园里的流行语。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台词也是校园“行话”的一大来源,如“顶你个肺”,“做人要厚道”,“打死我也不说!”等,也成为学生的常用语。
校园“行话”该捧该杀?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老师王新认为, 学生之间交流,如涉及比较敏感、隐讳的词句,用其他比较容易接受的“行话”去代替,能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这一点上讲,“行话”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但也不能任其过度发展。如果“行话”太过泛滥,导致学生在很多正常、主流的场合也用“行话”,可能会造成上级、面试者以及老师对他们的误解,并且对学生将来从事严肃职业也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来源:温州商报 2007-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