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学习考研目标理想 |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文/杨爱龙 (法学院06级法学专业)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一位师兄,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勤奋、刻苦,是他学习成绩优秀的制胜法宝;业余时间他博览群书;有效地缓解学习、生活压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出色地策划社团活动;业余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来支持自己的学业;持之以恒的精神,坚定顽强的信念是他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
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后,他仍然心系家乡,心系还很落后的西部,志愿能够为那里的人和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是我的学习的榜样,也是我效仿的典范.通过对他的简短采访,我获得了很多我自己无法亲历和体验的宝贵教训和经验.
下面是我对他的简短采访.
杨爱龙:(笔者本人,以下简称“杨”)师兄您好,谢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向您请教几个学习方面的问题.我知道您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都名列前茅,您觉得这主要归功于什么呢?
师兄: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刻苦.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不付出辛苦和汗水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同时我必须要强调的是我所说的“勤奋刻苦”并不意味着死学.即现在好多同学都是一天到晚除了吃饭休息,从无间断地捧着专业课书本.
杨:那您觉得真正的“勤奋刻苦”指的是什么呢?
杨:依您所讲,每天专业课程的学习只需二到三个小时.那您岂不是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您又是怎样来利用这么珍贵的资源呢?
师兄:是的.我经常是在图书馆里精心“花费”这笔丰厚的”资本”的.博览群书是我很重要的目标.尽管不能阅尽世间书,览完天下卷,可必须努力去做呀.事实证明,“一专多能”的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泛的涉猎哲学、宗教、法律、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书籍著作,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也能够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完善.还能够陶冶性情,提高个人内涵修养,很不错.
杨:我们知道,长时间地读书阅览会疲劳身体和大脑,您又是怎样来及时调节的呢?
师兄:打篮球啊,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是缓解身心疲惫很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还会给你带来运动的快乐和顺心,为你注入新鲜活力和阳光动力.不言而喻,当然还可以增强体质,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正如清华大学中流传的一句口号“争取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我也想做此言的躬行者啊.呵呵.同时,我也会选择逛公园,参加社团活动来调节.总之,只要你喜欢,调节的方式有很多.
杨:听说您以前可是院系社团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并且曾成功地策划主办过好几次.您对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有什么看法?
师兄:参加社团的目的很多.可我觉得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更倾向于同学能够积极参加对社会对他人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比如,参与志愿者服务团组织的民工子弟学校助教,慰问敬老人活动以及做社会义工等等.我仅仅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这个有重要意义的行列中来.
杨:我知道师兄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做过许多兼职工作.那您是怎样协调处理兼职工作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的呢?
师兄:同样是从偏远贫困地方出来求学的我,当然很非常赞成并支持大学生兼职了.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付出来打工赚钱支持自己的学业,不仅为贫困家庭减轻负担,而且如果干得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家庭,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至于兼职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冲突,,我所持的原则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为重点,兼职工作只能在业余和空闲时间从事,决不能因此而耽误“正事”,不能因为兼职赚钱而延误学习,最终得不偿失.
杨:最后再向您请教几个在准备考研方面的问题.您在去年已经顺利地通过了研究生考试了.您觉得在您的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您又是怎样克服解决的呢?
师兄:准备研究生考试,是对人智慧和精神的双重考验。对我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定顽强的信念。尤其是在冲刺阶段,简直是对人的一种“折磨”,疲劳的身心,繁重的压力,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不过,只要勇敢地挺过来,就会迎来一片艳阳天。其实,有很多同学就是在冲刺阶段中无法承受这些而被早早的打败了。
杨:那您当初有没有想过一旦失利后又该如何打算?
师兄:其实,我认为考研只是我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可能会是更好的途径或者手段。也就是说,我对它并未寄予非常非常大的期待。所以,即便是失利了,我想我也会坦然面对,乐观接受这种现实的。
在我心里,考研成功与否,我都不会太过在意。也许只能说考研成功,会让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更能提高一些。我已经决定不管如何,我都会回到西部去,为西部为家乡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贡献。现在通过了研究生考试,我想我会为那里做更大的贡献吧。
杨:真的非常感谢师兄您能抽出您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还想请您向和我一样的师弟师妹们赠送一些建议和期待。好吗?
师兄:那我就引用天津工业大学徐伟同学的一句话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以次共勉。“我们可以默默无闻。但不可以碌碌无为。”
杨:好的,我们一定好好努力,争取能够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注:应这位师兄的要求,不便公开他的姓名。
文/杨爱龙 (法学院06级法学专业)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