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求职策略(简历与面试等) |
http://image.rayli.com.cn/0014/2007-03-23/images/2007323145739848.jpg
一场匪夷所思的面试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应聘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有什么意义呢?”男子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因此,我本人即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你的学历、职称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惊了,我不欣赏。”
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倒霉蛋!”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大伙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离开座位,一边转身一边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很难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男子就要出门了,忽然又回过头:“这11年经历的18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全场11个考生哗然,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笑了:“很好!你第一个被录取了”
专家针对本案例的点评
行为一:被淘汰,但他依然“混”入面试现场
在面试中被淘汰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离开。而他已经被淘汰了,但他依然又回到了面试现场。是什么决定他的这种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成熟度”中的“主动性”。
首先了解什么是主动性。主动性前提是已经对事情已经认知,并认真的想过。有意识,并能够对事情认知,是否能够行动是主动性的问题。他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说明他主动性很高。
行为二:在介绍自己时,遭遇总裁的质疑、别人的嘲笑
通常在遇到别人的质疑时,大多人都采取的是怎么去解释。而他不管是天生的性格还是11年的阅历,当遭遇质疑时,他能够很从容的把不好的因素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为什么?因为他有很好的心态以及很高明的视角。
什么是好视角?通常说当你面对一件事情,特别是突发的事情时,能够多个角度的去看待。而他体现高水准,非常善于从反向、逆境思维角度里去看待。能够瞬间把一个坏的处境转化成为自己的优势,是看了别人没有看到的。通常人的思维惯性表现在
1、“工作11年,却跳槽18次”总裁的质疑。
2、18家公司倒闭。无论是你倒霉,还是你没有什么非常突出的表现,都说明能力不强,但他却看出了这是他的机会。
在面对面试官的时候,通常大家都是在阐述自己的优势,通过做过什么,做成了什么来阐述。而没有了解到经验对于企业到底是意味着什么,个人要表现出什么,别把自己的经历当做自己的经验来说。记得,没企业愿意化钱来试错!
?/P>
编者感悟
故事很有戏剧化,从一开始的多一个人,就已经注定他是个主角了。他很容易抓住别人的注意力,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熟悉,但有多少朋友从中体会出职场的道理来呢?现在通过专家的讲解,你能把握住其中的精髓吗?
通常一个人成不成熟。就是看当面对挫折的时候,怎么去看待这个挫折,实际上就是视角的问题。而心态是内在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你的一些外在的表现,看待问题态度,看待问题的情绪。
希望朋友们在遇到类似的事情能够妥善的处理!
来源:中国网 200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