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过关等复试 学生忙着找老师

(2007-03-20 06:18:16)
分类: 就业指导与考研规划
“今年考研的学生与往年大不一样,许多人都主动与导师联系,不管是考研前还是考研后,这种现象都特别明显。”天津一所高校的一位文科教授非常奇怪学生的这种变化。

    这位教授说,考研前就有多位学生与他联系,这倒也不奇怪,学生在选择专业和方向时,确实应该先与老师沟通,初步了解一下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但是在考研分数出来以后,非常集中普遍地与老师联系还从没遇到过。

    发E-mail是这些学生用得最多的联系方式。在邮件里,这些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学校、以前所学专业特点,以及自己在本科阶段的课程等等。

    “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争取到复试的机会。”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彭华民教授也遇到了这种现象,她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考研分数出来后,对自己能不能达到复试分数线心里没底,与老师联系就是想给老师留个印象,争取到复试机会。还有的学生分数很高,进一步向老师推介自己,也是想让老师记住。

    一位考研分数为350分的大四学生也给老师发了邮件,告诉老师自己的成绩,还向老师诉说了自己较为焦急的心情。他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这个分数正好处在分数线的边缘上,参加复试时极有可能被淘汰。为了考研,一直也没有找工作,我得抓住最后的机会,让老师记住我。”这位学生说现在压力太大,必须主动出击。

    还有一位学心理学的学生甚至用理论观点来解释自己的做法:“心理学中有一个自我知觉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做出肯定的判断。”

    彭华民教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持肯定态度,她认为这是在不断增加的升学就业压力下,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主动竞争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竞争观念的改变。

    她说,在欧美的大学里,老师们的邮箱都是公开的,任何一个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给老师发邮件。尤其是当学生准备读研究生时,更是非常主动积极地与导师联系。导师也很欢迎学生的主动联络。而以前,我们高校中师生互动少一些,还有一些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有些羞怯。

    目前,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彭华民教授说,今年就有大学一年级新生一进校就主动发邮件找老师,谈自己对学科的想法,希望以后能跟老师做研究。

    “对这样的学生我非常欢迎,我不仅回邮件,还动员我的研究生与这些本科生联系,让他们以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从事研究需要有哪方面的知识储备,考研时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这种互动对双方都有好处。”彭教授说。

出处:中国青年报  2007-03-20  本报记者 李新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