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论坛专家樊富珉:谈心理健康教育

(2007-01-28 04:39:32)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樊富珉(本论坛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心理辅导研究中心主任,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比较德育研究。她首次在我国引进、修订并推广了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用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在我国首次系统研究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撰写了国内第一本团体咨询的专著;她还设计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方案,在我国各大高校得到广泛应用。本报记者对樊富珉教授进行了专访。

     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的关键
     记者:现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什么?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现在关注哪些问题?
     樊富珉: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人格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山大提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很高明的。大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人格健康比智力健康更重要,情商是影响一个人成功的主导因素。
     我最近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是高校的,一个是企业的。高校领域的包括网络依赖问题、贫困生问题、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及学生自杀预防问题。网络依赖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贫困生问题,尤其是西部的贫困生问题我现在也在关注。我们和西部的学生、辅导员进行了大量的交谈,组织了多次大学生自我提升训练营活动,试图概括出贫困生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是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员工帮助计划,英文是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AP,包括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职场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国外,员工帮助计划已经实施了几十年,而我国则刚刚起步,大有可为。

     网络依赖:识别和干预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网络依赖,您能具体谈一下网络依赖的问题及对策吗?
     樊富珉: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是网络依赖?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它不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羁绊,而应该在学生发展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健康、适度地使用网络是有益的。网络依赖主要是一种对网络的病态性使用:沉溺于网络,如网络游戏、聊天、下载不健康资料等,时间过长,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学习、工作中利用网络则不属网络依赖。首先要辨别学生应用网络是建设性的还是病态的,这是进行干预的前提。防止和治疗网络依赖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学校要宣传正确的网络伦理,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还需在技术上进行网络管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让网络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团体咨询
     记者:您在国内首先系统地研究了团体咨询问题,撰写了国内第一本团体咨询的专著。请问什么是团体咨询?它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樊富珉:团体咨询也叫小组辅导,区别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它是指由一个心理工作者带领一个小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寻求解决组员的心理问题。团体咨询应用于各种团体,是心理学的一项专门技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互相学习,在成员之间进行自我教育。团体咨询除了可以同时解决多人的心理问题以外,还有个体咨询所不具备的效果。比如,在个体咨询中,求助者常常认为自己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当他们在团体中听到别人有与自己相似的问题和困扰时,往往会矫正了错误的假设,感到“原来大家都有相似的问题”,从而减轻其焦虑程度。通过团体咨询,大家也可以发展社交技巧,在同伴中看到希望、寻求发泄等。
在学校里,大学生往往面临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并且学校里具有现成的团体——班级。所以,学校是最适合团体咨询的地方之一,团体咨询在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相辅相成 殊途同归
     记者:我国长期有专职的辅导员队伍。您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樊富珉:在我国,虽然几十年前就设立了辅导员制度,但是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却很不明确,一直以来充当的是打杂工、高级保姆的角色。在我看来,辅导员应该是高级的助人工作者,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麻烦,辅导员工作是值得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工作。一名辅导员应该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辅导员的选拔上,学校应该关注他们是否具有助人的特质,是否适合做学生工作,而不应该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解决的是学生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在一些专门的心理问题方面,他们往往不够专业,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工作者,他们接受过专业训练,以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相辅相成,殊途同归,使命是一致的,都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

研究生:被遗忘的群体
      记者:我们谈心理健康,往往指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却被忽视。您能谈一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吗?
       樊富珉:现在高校学生中呈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自杀事件频发、网络依赖严重、性的困扰、就业压力大、研究生心理问题等。我想重点谈一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过去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而近几年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中,大部分自杀者是研究生,这说明,研究生的心理状况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研究生扩招很快,打破了以前精雕细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前导师带的学生不多,导师有时间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问题,而现在对研究生管理不足。研究生不象本科生那样有专职的辅导员,其课程里也没有素质课。
      针对研究生的心理状况,清华大学设立了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部。我在清华开设了研究生心理训练课程,很受研究生欢迎。但是,清华的做法也不系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我国:起步晚 起点高
      记者:樊教授,您经常去日本、香港、等地交流。与国外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如何?国外有哪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呢?
       樊富珉: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有成熟的制度和专业化的队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比较晚,但是起点高,发展迅速,避免了他们走过的弯路。另外,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术性的,政府一般不介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在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发展得十分迅速。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历史长,经验多,我们可以借鉴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本土特色,探索出适合中国现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我们可以从孔孟思想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素材,这也是国外学者所重视的。

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疾病
       记者:樊教授,有些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解和抵触情绪,认为只有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呢?
       樊富珉:这是一个观念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和生理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也可能困扰每一个人。当然,心理疾病不象生理疾病那样明显,往往不易察觉。只要心理问题达到一定程度,对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困扰,他就应该做心理咨询。
现在的心理咨询很大程度上是补救性的,如大学生自杀和网络依赖等,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干预和补救。我们应该重视早期发现与预防阶段的工作。山东大学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普测,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心理普查,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况之后,学校可以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变到帮助其自我实现和潜能开发。

出处:山东大学报  记者  李洪波  周琳林  2006-1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