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实践与校园招聘 |
网络
成为大学生
前不久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7.1%的企业主要通过
参加校园招聘会和社会上举办的各种现场招聘会,过去一直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受招聘企业数量、招聘人数、时间、场地等各种限制,许多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乘兴而去,悻悻而归。面对众多的应聘者,不少招聘机构应接不暇,求职者的简历成筐成箧,他们根本没时间细看。对于这种招聘的效果,许多应聘者表示不满和失望。
大约六七年前,网络招聘开始跃上地平线。与现场招聘会、报刊上刊登招聘
如今,由于博客的火爆,很多学生开通了自己的求职博客,以便更好地“
网络联盟扛起招聘大旗
前不久,
去年11月下旬,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启动,为期1个月的网络联盟首次招聘月同时拉开帷幕。该联盟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等5个部门共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
据介绍,该联盟的目标是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和一批高校,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交互供需信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快捷的信息服务,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和企业的招聘成本。通过多样化的招聘形式和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使学生和用人单位随时随地查询供需信息,使信息发布实时化,网络招聘常年化,使网上
目前,已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加入了这一联盟,并参加了首次招聘会。由
真正互动起来——
构建毕业生求职“立交桥”
今年将有495万大学生毕业。
招聘机构也有苦衷,他们为纷至沓来的求职简历而苦恼:我们常常收到几百封乃至上千封简历,在挑选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大部分简历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令求职者和招聘者都烦恼的是,网络招聘中信息繁杂,鱼目混珠,真伪难辨。有些网站为了聚拢人气,常发布一些过期职位或虚假信息,也有一些求职者的简历存在诚信问题。这些,都为网络招聘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许多求职大学生建议,招聘网站不能只是一种信息发布平台,应当有专门机构或组织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同时,还应增加招聘论坛等形式,使网络招聘真正互动起来。
专家们建议,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采劝分层、分类、分时段”共享方式,实现岗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深度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立交桥”。
2007年01月2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