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学生活与成功人士案例 |
华师的小黄同学这个寒假不打算回家,准备留在广州做兼职。
http://edu.chinanews.cn/edu/news/2007/01-24/U30P4T8D860607F116DT20070124170450.jpg高校留守族享受独立忘了家?(图)" TITLE="考研打工谈恋爱
中大小杨
留守生活:在宿舍看书看碟,上网和朋友聊天
留守理由:过年探亲访友太麻烦
寒假开始已有一个星期了,可中大的小杨还没有回家的打算。“我觉得现在挺好的,每天在宿舍里睡睡觉,到楼下文化室看看电视,上网和朋友聊聊天。无聊了就到其他宿舍找人玩。”小杨家在广东茂名,大一时隔段时间就回去一下,到大二就少了,现在大三就基本不回去了。
“过年回家无非就是到亲戚家串门,和同学聚会。还不如留在学校泡泡图书馆,做点爱做的事情。反倒更充实。”可不回家过年,父母不会挂心吗?记者问小杨。但小杨却不以为然,“不知道为什么,在家每天和家里人说不上几句话,也没什么可说的。而且自己的同学大多在外地,也不能跟他们联系,而且家里上网又不方便。”小杨说自己很独立,喜欢一个人呆着,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他还告诉记者,放假前他就租了很多影碟,现在时间充裕可随心所欲地看,和书碟为友,这就是大学阶段他最喜欢的生活。
广商小黄
留守生活:上网、看报纸关注招聘信息
留守理由:没找到工无颜对家人
记者昨日在广商里面的一家报刊亭碰到了正在翻阅报纸招聘信息的大四学生小黄,小黄老家在湖南衡阳,他“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目前就业形势太严峻,这个春节不能回去了,要抓紧点滴时间为自己捞点在招聘会上跟用人单位谈判的“筹码”。
“到现在工作还没有落实,以实习为借口躲在广州,实在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其实自己何尝不想回家,实在无奈啊。”小黄说道。
小黄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种田人,家境一般。小黄说,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怎么也不能在毕业时没个像样的工作呀。他现在经常上网、看报纸关注一些招聘信息,留意那些用人单位的进人标准。 “这个寒假,拼了!否则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无颜向家里人交代呀?”
在高校留守族中,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很普遍。为了找工作,小黄的一名同学也不回家了,“过年回家,亲戚肯定会问找没找到工作,其实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关心,只是寒暄客套一下而已,但我自己感觉很没面子,所以干脆就不回家了。”
广大小志
留守生活:陪女朋友
留守理由:想多点时间跟她相处
留守大军中,更有甚者是为了要和自己的另一半多相处一段时间而留下来的,广州大学的小志就是其中一个。小志是湛江人,而女朋友却是广州人,两人今年都要毕业了。“刚刚谈恋爱没多久,同学们都不看好‘黄昏恋’,可我真的不想因为毕业就分手。”小志对女友有些恋恋不舍。
“可父母盼了一年也盼不到儿子回家,他们会怎么想啊?”记者的质疑似乎直指小志的痛处,他有点不情愿地说:“我也想带着女朋友跟家人一起过春节,可现实真的很难实现,所以只能暂时放弃亲人,跟女朋友一起过年。”小志说,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搞不好真的分手了,因此他很珍惜在一起的这段时光。“我会在广州逛完花市才回家,也能感受一下广州过年的气氛。”小志说他在上大学几年后喜欢上了广州大都市的生活,“有时候回到家里觉得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反而感觉不大舒服。”
家长:孩子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对于孩子留在学校过春节,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纷纷袒露心声:“现在的大学生多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跟亲戚来往的少,所以说亲情观念淡漠也不足为过。但他们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丰富,没话跟父母交流。有时听说父母生病了才知道关心,平时则不闻不问,打电话也敷衍两句就算了,这就很让父母难过。而且,他们的自理能力又不强,总会招人担心。其实我们对孩子也没有其他要求,只希望他们平平安安,逢年过节回家看看。不过,孩子大了,我们也不好管他。”
对于子女们的“欺骗”,家长们表示,当爸妈的确实容易被子女“骗过去”,总会相信留在学校是要好好学习的,因为觉得他们成人了不该受太多束缚。“可是,父母对子女算是体谅到家了,总担心自己的干涉会招致子女的反叛,但什么时候子女也能倒过头来体谅一下父母呢?”华师一位学生家长表示。
专家:“80后”寻找独立但莫忘记家庭
针对这种现象,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业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前的学生寒假不回家大多是因为家庭困难,回去的花费比较大;现在的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群,他们不回家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观念太淡薄。”
李教授认为,学生寻找独立固然很重要,但切记不能因此而忽视家庭,淡化
亲情。其实,过年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感受一种传统的温情,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一年只有一次,还是常回家看看好。
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敏强则认为,少数年轻人不回家过年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等他们长大后便会认识到,家才是自己最惦记最向往的地方。张敏强表示,现在社会比较开放,文化形式比较多元,面对诸多诱惑和选择,年轻人向往外面世界的心情是可以理解。加之他们处于叛逆期,认识有所偏差,总想离家越远越好,但随着认识和年龄的增长,就会对事物有另一番判断,体会到家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这是一个过程,老师和家长无需操之过急。“老师和辅导员可以作适当引导,但不能过于强调,因为年轻人个性很强,管得太死反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