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点亮一盏理想的灯 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图)

(2007-01-15 06:17:45)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原创]点亮一盏理想的灯 <wbr>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图)
 
理想是灯,照亮生活的航船。
理想是船,乘风破浪中扬起高高的白帆。
理想是帆,指引我们抵达成功的彼岸。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扎根西部的人民教师,为西部的教育事业尽一分绵薄之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理想,是因为我被一则真实的故事感动着:

2005年1月15日上午10时许,河南财经学院国贸系电子商务专业的一名正在认真听讲的学生突然昏倒,她的名字叫李华芬。经医院检查,她患的是白血病。

当李华芬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便抱着交代遗言一样的心情向学院的师生们讲述了一件隐藏在内心以久的秘密。

原来,李华芬早在2004年9月就开始捐款给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的孩子们。

有一天,刚刚上完第二节课的李华芬趁着课间休息时间打开电脑开始浏览网站,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无意中,她看到了一个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这是一个介绍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教青年徐本禹事迹的帖子,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和另外一所小学举步为艰的情况。同时,还配有十几幅破旧的校舍以及衣衫褴褛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中那些孩子眼神里流露出的对读书的渴望,让李华芬热泪盈眶。她想:我也是大学生,我能为这些孩子作些什么呢?

农村出身的她家境并不宽裕,于是,她决定靠捡垃圾来捐助这些孩子们。

好几次同学们撞见李华芬在捡垃圾时忍不住对她指指点点,李华芬也总是坦然地面对。寝室里的同学也劝她不要再捡垃圾,有什么困难大伙可以帮她,班上同学甚至凑钱给她。但却被她婉言谢绝,面对同学们的误解,李华芬总是淡淡地说:"如果你们真想帮我,就请你们把喝剩的饮料瓶给我留着吧。”

直到2005年新年前夕,李华芬靠捡垃圾积攒了357.4元钱,而这笔钱可以保证两个孩子一年内不辍学。当她在寄款单上填上自己的名字时,心里洋溢着付出的快乐与满足。

然而,不幸也在这个时候悄悄降临。李华芬得知自己活不长,但是一想到那些需要资助的孩子们,她就无法安心。于是,她才决定向大家说出真相。

当大家听完李华芬的故事,无不为之震撼:李华芬捡的不是垃圾,而是我们大学生丢失的爱心啊!

学校的师生开始为李华芬捐款,希望能尽快治好她的病。但是,李华芬却将这笔用来治病的钱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大山的孩子们纷纷向她汇报成绩。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来信让李华芬特别感动:"姐姐,听说你病了,我们都很想你,我们很想去看望您,但是我们没有路费。这次考试我得了第一名,如果姐姐来看我们,我一定会给姐姐看奖状的。我们需要象姐姐这样的老师。姐姐,你一定要赶快好起来啊……”

李华芬觉得自己很幸福,她想:如果可以,一定要去那里当一名老师。

我想:一个生命垂危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这是一种怎样宽广博爱的胸怀啊!

歌德曾经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彼此的付出才更加美丽。

古有文天祥"虽死何惧,丹心汗青”,杜甫"耿耿星河,天下千秋”;
今有洪战辉"捍卫亲情,坚强不屈”,李华芬"无私奉献,舍己利人”。
他们是我们中国不屈的脊梁!

也许,选择西部以为着重重艰险,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只有懂得付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点亮一盏理想的灯,既温暖了自己,又照亮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文/白衣梧桐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来源:白衣梧桐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