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文/莎莎(05级新闻)
回首,清晰的脚步。
低头,不知身在何处。
抬眼望去,雾朦胧的路途。
有时候跟朋友聊天,会聊道“前途”,聊到“出路”。
这个时候,往往是谈话节奏突然间变慢,语调骤然间下沉的时候,往往是我沉默,或说“我不知道”的时候。
从开始到现在,一切都有章可循:到年龄后毫无悬念地入学,接着升入初中,然后毫无疑问地,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再然后,理所当然地,努力考取名牌大学。
一切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的努力都有方向。然而,到了大学,到了曾经梦寐以求、曾经努力朝向的天堂,再接下来呢?没有毫无悬念,没有毫无疑问,没有理所当然。
梦想,遗失在天堂……
方向,迷失在最需要的地方……
我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二。
我的问题在于对自己的专业好像不太感兴趣。“好像”一词证明我的不感兴趣并非理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好像,我只是随便想了一下然后就告诉自己:你不喜欢这个行当。而给自己的理由也相当简单:做这行太累!
一听就是敷衍了事的理由。
是的,我想,我只是在回避问题而已,目的是找到一个逃避责任的借口。因为不喜欢了,就可以不必为它费太多心力。
“不喜欢这个行当”之后,哪个行当又是我所喜欢的?学这个专业又不想从事这个行业,这理应意味着我有转专业的打算。然而实际上,我什么打算都没有。
人们总是会这样,不停地对现状表示不满,然而又不知道满意的是什么。
漫不经心地看着手中的冰淇淋,并未吃过的口味,付过帐拿到嘴边却犹豫了。
我会不会不喜欢吃这个口味?
或许,我更喜欢吃另一种,还有好多种口味同样是我没吃过的。
猜测着自己会更喜欢吃那一种,却浑然不觉手中的冰淇淋已经快要融化掉。
如何让自己吃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冰淇淋?用职业规划课上老师曾讲过的“职业试穿”理论来分析,我应该把每一种冰淇淋都尝一遍。这是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是个我无法实施的方法。我承认那是个很好的理论,然而,只是理论而已。第一,我无法找到恰当的渠道让我获得试穿的机会。第二,就算我可以,可供选择的衣服太多,我没有一一选择的时间。时间,只有一根冰淇淋融化的时间而已。
当我不可能想清楚哪种口味我会更喜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把所有口味都尝个遍,同时我的犹豫会让我失去手中的冰淇淋的时候,我想,我最该做的是赶紧把手中的这根吃掉,趁它冰爽依然。
新闻,是我此刻手中的冰淇淋。既然已经在路上并且没有走岔路的打算。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好好的走下去。最起码,“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毕业”是既定的路线,是我现在唯一的“有章可循”。
特别是,当我发现这根冰淇淋其实并不难吃。
在专业素质方面,我的优势主要在采访方面。采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交流过程。通过沟通,记者获取他所想要的信息。要想从被采访者口里得到信息而且是真实的信息,这就需要记者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我与人交流的时候,能使对方很容易地感受到我的真诚,我想,这是让他信任我的基础。我很擅长分析对方的立场,从而能从他最易接受的角度说出我的观点。所以,我的话往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他们认真地听我说,了解我的想法(由于这个原因,我还曾经想过要不要去心理学方面)。采访的时候,我会权衡考虑被采访者想说的和我想问的,考虑过后再问出问题,这样的交流让我具有优势。
我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可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转述他人的观点。对于我喜欢的话题,在我心情好想说的时候,我的语言天分表露无疑。当然,在没心情说的时候当然就不会说了。不喜欢的话题就更不会说也说不出什么来。在这一点上我有些太过于任性。于个性还好,于工作不利。
我最大的劣势可能会是写作方面,我平时都懒得写东西,写起来也写的很慢。我不担心自己会写不好,只是担心自己会延误交稿时间。偏偏自己又是不着急的性格,就算明明知道时间不多了也会慢慢磨,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应急能力了(迄今为止,总是在最后一刻完美,更加剧了那份生错根的自信)。然而,这样总是太不保险。
机遇有很多,只是会有很多人来抢。又所谓“威胁”(threat),特别是那些在我的优势方面超过我,我的劣势又恰巧是其优势的同行。
前方雾蒙蒙依旧,能见度在大学毕业的地方。
毕业后考研还是就业?
答案在雾深的地方,看不清楚……
或许,越往前走道路会越清晰,不必太多担扰。
或者,该有人为我们亮一盏灯,照亮旅途哪怕一小块地方。
不要让方向,迷失在天堂……
文/莎莎(05级 新闻)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m/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