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经”受毕业生青睐 成学子就业“真经”?

(2006-12-21 07:39:59)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本周三即将一面(第一轮招聘面试),跪求高质量‘面经’(“面试经”)……”近日多所高校论坛上,类似的需求帖子不断增加。日益升温的“面试经”,是否真能成为学子就业的“真经”?

    “面试经”广受青睐

    就业网上,类似面试“几要几不要”的文章成为时下热帖。还有不少曾经参加过面试的同学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完完整整写出来,供大家分享。内容包括面试官对某些回答是怎样反应的、自己认为更好的答案应当如何等等。

    本市某高校大四学生小林一边看网上文章,一边记笔记。在他看来,自己正在学习“自我包装成他们要的人”。信息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万说,不看“面试经”就像没有复习去考试,心里会特别没底。大家都在看,自己不看会吃亏。

    提升自信的“敲门砖”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曾群说,学生将“面试经”等看作就业的“敲门砖”,似乎无可厚非。“面试经”中包含的社会礼仪、人际交往技巧等知识经验,确是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上海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李建东老师也认为,学生需要多渠道了解企业文化、招聘需求等。不少面试者写出的经历、传递的信息更真实、客观,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有的放矢、做准备。

    事实上,不少同学将“面试经”作为提升自信的工具。去年毕业、现就职于一家金融机构的小谢说,事前对考官会问些什么了然于胸,面试时自然就发挥得好。如今,他向学弟学妹们介绍求职经验时,都将“面试经”放在首位。

    莫成包装流水线

    然而,将“面试经”看成自我包装的灵丹妙药,难免弄巧成拙。某日企人力资源负责人杜女士说:刚结束的面试中,当被问到“座右铭是什么”时,竟有四个应聘学生给出相同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后来得知,这是网上一篇热门“面试经”中列出的参考答案。她说,作为招聘方,其实希望看到应聘者更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能准确判断其是否适合特定岗位。

    教育界人士指出,学子将“面试经”奉为宝典真经,从中也看出应试教育留下的烙印。与其临近求职念“经”抱佛脚,不如在大学四年里早早做好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校、社会也应为学子的长线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链接:“面试经”摘录

    1、“谈谈你的家庭情况”——简单罗列家庭人口,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2、“你有什么业余爱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不要说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不要将爱好局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3、“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尽心尽力、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作者:何灵芝、彭德倩)

2006年12月20日  来源:解放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