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大学生兼职受骗与维权

(2006-11-30 08:02:58)
分类: 职场攻略与权益保障
文/白白

2006年五一放七天长假,某大学学生小名考虑到假期长,利用假期赚点零花钱,想找份兼职。一天和朋友一起在校园宣传板上看到一份做家教市场调查的兼职贴报,大体说了一下待遇,即按份算每份三十元。小名和同学对这份兼职感觉不错,于是按照上面说的地点和时间参加了“面试”。最后,也乖乖地交了一百元所谓的担保金和资料服装费三十元。

第二天,小名和同学参加了“培训”,接着开始了工作。几天过去了,送去的调查表都被左挑毛病右挑毛病的,最终说成是没有合格的表而不能算工资……这时小名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最终只得自认倒霉,自我安慰花钱买教训,放弃了剩下的两天的苦力劳动。

同学小名兼职被骗原因很简单,他过于相信他人,而自己却没有经验,也没有相应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最终导致上当受骗。

现在有许多黑心企业利用在校大学生业余时间找兼职赚钱、增添社会经验的心理,用各种巧妙的手段对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进行变相欺骗和利用。
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恰当的时候,运用法律手段对这些欺骗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惩罚。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想了一套简单的兼职中预防被骗及被骗后的解决的方案:


1、信息需可靠且稳定。

现代信息走上了高速公路,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也因为如此,难免信息获得中有掺假的嫌疑。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且不稳定,容易出现信息失误,导致上当受骗。在寻求兼职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a. 同学介绍的信息。要问清楚公司名称、大体位置等基本的情况。重点突出信用担保,然后才是报酬等。

b. 自己寻找的信息。如上述小名同学,在学校宣传版等找到的信息,更应该慎重。笔者自己的观点则是,问问身边的同学,若没多少人关注那些信息的话最好不要去。在网上找的信息也要多看看后面跟的贴子和讨论内容,是不是骂声一片等,心里要有个数。

c. 老师长辈提供的信息。一般师长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靠性,但也不是完全可靠。应该自己多问问,多看看,多查查,然后才确定。

2、对企业的大体了解。

一般正规的公司,有自己正式的名称,固定的地址。另外办公楼等都是正规的,而非破破烂烂便于骗子骗到钱后一走了之。找兼职时应该有这个心眼,多看看公司的硬件设施,是不是那种简单而破旧的,还是那种正规而高雅的。这些都跟一个企业的信用保证有联系。

3、签定合同时要有戒心。

《北京劳动合同规定》第24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证金、定金及其他费用,也不得扣押劳动者身份证及其他证明。因此在相关人员向你索要所谓的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押金,都要有心眼。当然,这只是地方法规,应该根据当地法律灵活运用。

4、对于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能为信息获得困难者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但也要找有信用度的中介。另外,中介机构可以收钱,提供有偿服务,但收了钱不介绍工作则是违约行为,有权利起诉该中介要求赔偿。

5、权利受损害的解决。

a. 找信息来源,找到信用担保人或组织机构等,反映情况,要求补偿。

b.向老师或师长求救,请求他们给些相应的方法和建议,及时挽救损失。

C.对耍赖的企业,可上相关的网站发贴,或是投诉媒体机构进行宣传警戒,造就舆论压力,要求对受骗者赔偿等。

d.在应聘过程中要收集相关证据,如录音,押金单等,以便被骗后有强力的证据证明自己被骗。

e. 对地方法规要有相应的了解,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受骗程度大,危害严重,涉及到诈骗时,可以起诉到法庭。

总之,在校大学生应以学业为主,然而兼职也是不能缺少的能力培养。在兼职过程中不能没有戒心,要多看多想多留心,毕竟现在的骗术越来越高明。当然,也不能对社会呈消极态度,世界还是美好的,要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m/care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