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近日,陶然(化名)又跳槽了。这已经是她在公关行业工作3年来的第五次跳槽。每次跳槽后,她的薪水会平均上涨10%-20%。小吴的“行情”更紧俏,进入2006年以来,他已经接到不下10家猎头公司的电话。从陶然和小吴对经历的描述中,记者感到公关行业人才紧缺,且流动率高。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记者采访了几位传媒公关业从业者和企业HR。
需求集中在中小企业
从招聘市场看,9、10月份以来,有招聘需求的知名公关公司不胜枚举:爱德曼国际公关(中国)有限公司、易美济(EMG)公共关系顾问(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麦田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易为公关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另外更多中小公关公司也在积极寻觅人才。
诸多公司招聘,无疑给了从业者不少机会。从市场需求看,目前招聘的公司以本土、合资公司居多,外资企业较少;中小公司为多,大公司较少。记者从一些公关、媒体、传播类公司了解到,大公司的人员较为稳定,一般工作5年以上的人才跳槽的较少,而一些小公司由于职位分工不明,一人干几个人的活,项目淡季和旺季明显,导致跳槽率较高。有少数公关公司代表处仅有员工2-3人,超时加班、不缴四金等不规范用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跳槽风,这类企业招聘需求随之增加。
市场的招聘热潮在专业人力资源机构调查中也得到印证。刚出炉的第四季度翰德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各行业的分析评述中,公关行业的招聘波动显得尤为突出。“传媒/公关业在雇用人数增长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招聘意向唯一上升的行业,其中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雇主比例从第三季度的46%上升为本季度的68%,公关专业人才也受到追捧,预计将占据新增职位的13%。”
招聘难原因有二
招聘需求大,招聘难度更大。优秀的高级客户主任、客户总监等人才凤毛麟角,很多企业不得不起用猎头招聘的渠道。翰德调查显示,招聘问题在媒体/公关业表现得最为强烈,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有了“做市场”的意识,比如以前一些重工业公司根本不会考虑聘请媒体/公关公司做策划宣传,而如今只要行业内有一家公司想到了“市场宣传”,很多公司也会跟着上。这两年行业发展良好,市场在一天天变大,招聘数量与日俱增,一些项目制的公司,有时3个人的队伍不到一年就扩容到30人,人才自然变得非常紧缺。
人才紧缺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业内跳槽率较高,人才流失严重。据了解,行业内通行的“项目制”操作方式,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员工主动跳槽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小型公关公司,用人需求一般跟着客户走。如果今天公司接到了某个大客户单子,公司会分析客户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配置相关的服务团队。一旦客户合同期满不再合作,团队就解散。由于“项目”制的工作强度大,压力重,饭碗不很稳定,员工入行几年后,就跳槽到甲方(公司企业公关部)做相对轻松的工作,或者转行,这让行业流失了不少人才。
外资本土招聘各有侧重
在诸多企业招聘中,有经验的“全才”———熟悉媒体、市场、撰稿、客户维护、活动策划等业务的人才最缺。这类人才在公司一般处于中层,拥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和行业经验,有策划思路和市场意识。而从事底层事务型工作的员工和公关/媒体总监、市场总监、客户总监等高层人才并不缺。
不同性质的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国际公关公司的进入门槛高,招聘首要条件是英语优秀。很多外资媒体/公关公司的客户都来自国外,工作语言基本是英语,因此招聘时有可能在第一轮就筛掉90%的应聘者。而本土公司对英语要求稍低,更看重应聘者的行业背景、媒体资源、客户资源等人脉资源。同样,两类公司级别落差也很明显,在本土公司做总监助理一级的人才,到了外资公司,也许只能担当高级客户主任。
另外,同样是客户主任、总监助理等职位,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也大相径庭,这与从业者熟悉的行业领域有关。熟悉汽车、IT类行业的优秀人才更紧缺,因为这类人才大多需要懂得专业知识,了解专业产品,而市场内从事快速消费品类的人才则相对较多。前面提到的小吴,就是因为熟悉电子、汽车、IT等行业产品,才受到了多家猎头公司的追捧;而在快消行业工作的陶然,辞职后一般需1-2个月的求职期才重新上岗。
出处:人才市场报 2006年11月11日
传媒公关业:招人忙招人难
邵丽蓉
邵丽蓉
需求集中在中小企业
从招聘市场看,9、10月份以来,有招聘需求的知名公关公司不胜枚举:爱德曼国际公关(中国)有限公司、易美济(EMG)公共关系顾问(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麦田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易为公关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另外更多中小公关公司也在积极寻觅人才。
诸多公司招聘,无疑给了从业者不少机会。从市场需求看,目前招聘的公司以本土、合资公司居多,外资企业较少;中小公司为多,大公司较少。记者从一些公关、媒体、传播类公司了解到,大公司的人员较为稳定,一般工作5年以上的人才跳槽的较少,而一些小公司由于职位分工不明,一人干几个人的活,项目淡季和旺季明显,导致跳槽率较高。有少数公关公司代表处仅有员工2-3人,超时加班、不缴四金等不规范用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跳槽风,这类企业招聘需求随之增加。
市场的招聘热潮在专业人力资源机构调查中也得到印证。刚出炉的第四季度翰德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各行业的分析评述中,公关行业的招聘波动显得尤为突出。“传媒/公关业在雇用人数增长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招聘意向唯一上升的行业,其中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雇主比例从第三季度的46%上升为本季度的68%,公关专业人才也受到追捧,预计将占据新增职位的13%。”
招聘难原因有二
招聘需求大,招聘难度更大。优秀的高级客户主任、客户总监等人才凤毛麟角,很多企业不得不起用猎头招聘的渠道。翰德调查显示,招聘问题在媒体/公关业表现得最为强烈,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有了“做市场”的意识,比如以前一些重工业公司根本不会考虑聘请媒体/公关公司做策划宣传,而如今只要行业内有一家公司想到了“市场宣传”,很多公司也会跟着上。这两年行业发展良好,市场在一天天变大,招聘数量与日俱增,一些项目制的公司,有时3个人的队伍不到一年就扩容到30人,人才自然变得非常紧缺。
人才紧缺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业内跳槽率较高,人才流失严重。据了解,行业内通行的“项目制”操作方式,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员工主动跳槽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小型公关公司,用人需求一般跟着客户走。如果今天公司接到了某个大客户单子,公司会分析客户的行业和项目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配置相关的服务团队。一旦客户合同期满不再合作,团队就解散。由于“项目”制的工作强度大,压力重,饭碗不很稳定,员工入行几年后,就跳槽到甲方(公司企业公关部)做相对轻松的工作,或者转行,这让行业流失了不少人才。
外资本土招聘各有侧重
在诸多企业招聘中,有经验的“全才”———熟悉媒体、市场、撰稿、客户维护、活动策划等业务的人才最缺。这类人才在公司一般处于中层,拥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和行业经验,有策划思路和市场意识。而从事底层事务型工作的员工和公关/媒体总监、市场总监、客户总监等高层人才并不缺。
不同性质的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国际公关公司的进入门槛高,招聘首要条件是英语优秀。很多外资媒体/公关公司的客户都来自国外,工作语言基本是英语,因此招聘时有可能在第一轮就筛掉90%的应聘者。而本土公司对英语要求稍低,更看重应聘者的行业背景、媒体资源、客户资源等人脉资源。同样,两类公司级别落差也很明显,在本土公司做总监助理一级的人才,到了外资公司,也许只能担当高级客户主任。
另外,同样是客户主任、总监助理等职位,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也大相径庭,这与从业者熟悉的行业领域有关。熟悉汽车、IT类行业的优秀人才更紧缺,因为这类人才大多需要懂得专业知识,了解专业产品,而市场内从事快速消费品类的人才则相对较多。前面提到的小吴,就是因为熟悉电子、汽车、IT等行业产品,才受到了多家猎头公司的追捧;而在快消行业工作的陶然,辞职后一般需1-2个月的求职期才重新上岗。
出处:人才市场报 200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