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高校兴起"订单式"教学 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

(2006-10-16 06:34:50)
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教育
“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完全与港口需求对接,所培养的毕业生企业照单全收。”日前,上海海事大学新增的机械电子工程(港口机械)班、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班正式开学时,学校提出了这个“订单式“的教学新模式。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速度的加快,港口及航运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为此,海事大学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合作办学,为企业“度身定制”高级港口专业人才。海事大学在全校理工类大二学生中择优选择进入新办的两个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开办了“港口发展预决策技术”、“港口环境保护”、“港口物流”等实用课程,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则保证学生的实习并负责毕业生在该公司的就业录用。

    不过,高等学历教育毕竟不同于技校、中专,“‘订单式’的办学模式会不会降低学生的理论功底?”对记者的疑问,上海海事大学负责教学的副校长蔡存强教授强调,“港口机械 ”和“港口管理”班的所有必修课和教学时数都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也就是说大学本科的所有基础理论课必须学完。在此前提下,所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全部按港口需求对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由企业与高校“结盟”,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的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正成为沪上部分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一个趋势。

    早在几年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海地铁公司合作,由企业工程师到高校当教授,学生则直接进入企业学习。目前,工程技术大学的各个学院都与某个大集团“对口”,完全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实际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此外,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外贸学院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办学模式。

    沪上高校“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兴起,表明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正趋向合理,即高校职能开始分化,部分高校为研究型大学,部分高校采取职业化教育,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有积极作用。(张炯强 胡荣山)

2006年10月15日 来源:新民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