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就业与成才

(2006-08-27 07:10:40)
文/cheer
 
[原创]就业与成才
题眼:
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一辈子不后悔!
 
在我的印象中,成才应该是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这样的行家应该是让人尊崇仰慕和铭记的;就业则比较宽泛了,简言之就是找个可以养身立命的行当,不至于挨饿受冻。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可以顺利就业,就连街旁衣衫褴褛者也有自己的“专职”——乞讨,但是,真正成才者,甚至出类拔萃者,则鲜有其人了。成才和就业,是不同人生的两个定位,左右着各色人生的轨迹。
 
人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大学不像以往那样大师如云了,如今的科学界也不像以前那样人才济济了。现在的物质条件和客观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生活质量、自由氛围、和平环境等都比以前进步许多,按道理,现在的大师和精英比以前多许多才对,另外从人口比例上算起,也应该比以往多几倍才是,但结果却让人诧异。从数量上,现在称得上学界精英的不算少数,再下一级的人才则更多,至于大众的普遍素质也的确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出许多。但真正能够彪炳史册的“大家”却让人不敢恭维,爱因斯坦式的人物则更是可以用“绝迹”来形容。在中国,真正由新时代催生的“文豪”尚未发掘,而频频出书制造舆论的“伪作家”倒是声势浩大、呼天抢地,鲁迅式、巴金式、郭沫若式的才俊难觅其踪,随着时间的更迭,倒是一大批的“大家”们离我们而去,而留下的则是青黄不接的尴尬。
 
走在乡村的小道上,漫步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派忙于生计的景象,如果再涉足校园,聆听学生们的心声,偶然发现一种格调被无数次地在复制着,小学生和中学生在抱怨学习压力,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抱怨就业压力。生活无极限。即使在财富聚集者身上,他们也同样在感受着一种后天的就业压力,即为了追求更多财富继续投资。在生活上,我们从没有过满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总有那么一天,超过比尔.盖茨成为财富榜第一!为了生活,我们可以忘记了自己的真正所爱和理想,或者说,我们的所爱和理想就是生活的节节攀升。而实现这个理想的捷径就是找到一份附有高薪的工作,从生存到生活,再到高质量地享受生活。当就业成为这个时代主题的时候,或者干脆赤裸裸地说,当功利成为这个时代特征的时候,人类追求天性和卓越的品质就会被慢慢侵蚀甚至扭曲,当此时,所谓的“成才”也将付水东流矣!
 
现代社会的人才构成是梯形结构:顶尖人才(卓越人才,形同爱因斯坦式)不存在,中层人才丰富,底层人才“拥挤不堪”。这和上个时代三角形的人才结构的最大不同就是顶尖人才的断层。领航人物的缺失,其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这四点值得思考:团体主义的肆虐,功利思想的蔓延,浮躁心态的作祟,透明力度的变本加厉。
 
1、团体主义的肆虐。任何思想和成果都要由团体去完成,过分追求团体意识和团体决策,而忽略个性思想的培养和鼓励,甚至还要因此而给所有的个人行为强加一罪名——自私。怨望,任何灵感来自一瞬间,更多的新观点是一个人的偶尔为之,而在团体主义的教条下,所有这些智慧的火花都随时有面临被均衡熄灭的危险。
 
2、功利思想的蔓延。如今“价值”二字越来越接近“价格”,人们都任何事物进行评价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考量其市场价值,不值钱的再有意义的事情也不做,只要有利可图,也敢于铤而走险。人们弹冠相庆时,最关心的是彼此的存款,大学老师开始了产业化轨迹,所有人都知晓对于没有油水和潜在利润的事情少干,人少交。人的视网膜被一层铜臭覆盖!
 
3、浮躁心态的作祟。如今的人们,做事喜欢讲技巧,做人喜欢耍套路。大家相互提防,彼此算计,对待事情则是能绕则绕,如果能平步青云,绝不老牛拉车,对待一个问题如果能不问津,则干脆放弃。“撞钟和尚,得过且过”是人们惯用的态度。人们喜欢关注“**榜”,更倾心于表面新闻,人们对于资历和背景看得很重,人们讨厌那种沉默寡言的派头。
 
4、透明力度的变本加厉。媒体的整体道德水平在下降,媒体对一个人和一件事的影响度不可设想。人们对它的习惯用词是“捧”和“杀”,真正的大家都是深藏陋室不求影响的,结果媒体为了寻觅爆料增加其发行量,就不惜一切地扰乱“大家”的正常秩序,心已乱,灵感安在?才俊们很多都是“内向”的,如果你一下子把他拉到大讲台上暴晒一顿,他们能不神经错乱?给彼此一份安静的创作空间,让灵感在一瞬间留驻!
 
就业是成才道路上的一个小段路程,在这段路上,先积累点经验和体力,然后执着地位了自己的“成才”之梦而奋力起跑!喜欢这样一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一辈子不后悔!
 
文/cheer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cheer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