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6-05-31 06:52:56)
分类: 职场攻略与权益保障
文/李名岚

摘要: 暑假来临,不少大学生开始了勤工俭学,但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打工中劳动保障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如:中介骗钱、收中介费、收取保证金、押金、口头承诺的工资得不到兑现、从事非法违规工作等情况屡有发生.

关键字:大学生 劳动权益保障 问题 对策
提要:
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针对“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种特殊的同工形式,在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维护他们的权益。针对工资多少只有口头约定,无法确定具体金额的情况,采取用人单位举证倒置的办法给予确认。针对用人单位违法收取保证金的情况,利用现行法规予以查处。同时积极联系内江报社,并在内江日报上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告知暑期打工的学生,防侵害、懂维权,提醒他们注意防范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陷阱,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同时告知他们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尽快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举报,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般来说,企业在员工加薪方面也有一个标准,如果你提出的加薪幅度正好符合这个标准,那么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据了解,通常的加薪幅度为:普通员工15%左右,高层员工5%左右,而刚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加薪幅度可以达到50%。 新学期刚刚开学,一些假期没回家的大学生却陷入如民工讨工钱一样的尴尬境地,忙着讨要打工被拖欠的工资。在勤工俭学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的大学校园里,拿不到工资的“讨债族”已经成了普遍
象,为何干了活又拿不到工资?谁来保护大学生的劳动权益?

案例:大学生无奈当“债主”

“如今大学生讨债的尴尬现象很多,有的拿到了一部分钱,有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了钱,像我这样的却是不但没拿到工钱,反而被对方骗了200块。”
田小姐说,她现在就读大二,由于家在海南,路途遥远,今年寒假没有回去过年。上学期期末,她在学校宿舍的公布栏上看到广告,一家名叫“北京红与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需要招聘4名兼职翻译,她便去参加了应聘。
田小姐在该公司虽然发现它的办公场地只有一间15平米的屋子,但是由于这次去应聘的在校大学生足足有100多个,招聘考试又非常严格,既有笔试翻译,又有口语面试,于是,她就对这家公司的信誉深信不疑。
在通过考试后,双方口头约定按劳计酬,并让田小姐交了200元的资料押金。可谁知当她拿着这些花了20多天才翻译出来的书稿去找该公司时,该公司却神秘地消失了。如今,田小姐不知找谁去要钱。
比起田小姐,硕士研究生王刚和女大学生杨文萍还算“幸运”。2000年10月,刚进校门不久的王刚通过校内海报,在一家名为“蓝天星”的翻译公司谋到了一份英文翻译的工作。2001年3月,小王完成了总稿酬约3400元的翻译量并到公司交稿时,翻译公司却只付给了其500元稿酬。从此,小王开始了两年的讨债历程——他隔三差五就向公司打去一个电话索要欠款,但是至今仍无结果。
王刚告诉记者,以种种理由拖欠大学生劳动报酬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班约有10多位同学都曾有过类似经历。“蓝天星”的工作人员郑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他们欠钱的理由:“不是公司不想付款,而是担心付清了款项后,若稿件出现问题,再去找译者就十分困难,所以拖欠稿酬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
日前,女大学生杨文萍在记者的陪同下,来到她曾经打工的一家公司,经过一番交涉终于拿到了她本应早就能拿到的劳动报酬。走出这家公司的大门,杨文萍告诉记者,没想到要工钱竟然是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
杨文萍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在校生,上学期期末,她和几个同学与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利用周末时间在商场为一家瑞士的知名跨国食品公司促销冰激凌。今年1月底,当杨文萍兴冲冲地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去公司领工资时,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冰水”。
“此前,这名主管还在促销员的例会上表扬我的促销成绩是最好的,现在到了领钱时又像是不认识我了。”杨文萍说,她去领钱时,该公司的行政主管居然冷冰冰地问她来干嘛,当时她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听杨文萍讲明来意,主管说现在不能领钱,因为春节前活动多,忙不过来,至于何时领钱,另行通知。
第一次走出校园打工挣钱的杨文萍自此开始了她的“讨债生涯”。她先是拨打了那家瑞士食品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市场部电话,反映她被拖欠工资的事。一位女职员没等她说完就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
接着,杨文萍又拨打了这家食品企业总公司的投诉电话,接线员记录下情况后说以后再回复。不甘心的杨文萍又把投诉电话打到了区劳动局,工作人员解答说,按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约束。劳动监察部门也答复杨文萍,如果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他们很难查处。后来,杨文萍把咨询电话一直打到了法院……
春节过后,杨文萍又一次拨通了该广告公司的电话,“你打了投诉电话了吧,没必要把事情搞这么大。”对方终于软了下来。执着的杨文萍终于讨回了工资。一位知情者告诉她,这家公司因为拖欠学生促销员工资被投诉不只一回了,而她算是幸运的。

原因及解决方案:
学校有关教育亟待加强
大学生劳动保障知识普遍不足,原因何在?很多大学生向记者反映,目前广州地区的高校基本都已经开设了就业培训指导课程,但多数都以就业形势教育和介绍求职面试技巧为主,缺少专门的劳动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险知识的指导。学校设有法律常识课程,但也很少涉及到劳动保障维权方面的内容。
广州有的高校的就业网页上开设了专门的政策法规专栏,但这种情况在广州地区高校网站上还不多见。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网页也都着重于通报招聘信息,介绍求职技巧,鲜有涉及《劳动法》等相关劳动保障知识的。
一位在大学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说,劳动政策法规问题比较复杂,一般工作人员也不可能系统讲授。偶尔也有学生咨询过此类问题,如果自己了解的都会予以解答,但自己也不是专业人士,有时也给不出确定的答复。
广州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过去大学生招聘的主体都是正规的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外资企业等,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要人,经过学校的审核过滤,这方面问题相对较少,而现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重要方向,情况就复杂多了。这位负责人承认:“加强劳动保障知识教育方面我们的经验还是不很够,有关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师资等一些基本问题也需要一步一步完善。”
广东不少劳动保障问题专家强调,大学生在求职时如果缺乏劳动保障知识,会为以后的工作留下很多隐患,使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他们呼吁:经济发展了,社会上的劳动争议相应会越来越多,现在已到了学校必须认真重视劳动保障知识教育的时候了!

文/李名岚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m/care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