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问与答:现在学生就业的期望与企业录用的标准不一致,该怎么办?

(2006-05-06 08:12:53)
分类: 专业选择与音频视频

玉树临风问:“现在学生就业的期望与企业录用的标准不一致,该怎么办?”

 /周其洪(全球职业规划师)

 

大学生职业生规划论坛答: 

玉树临风: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这是大学生朋友们普通关心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的实际要求,我们不能指望客观现实来满足自己的主观愿望,如果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能力和素质,我们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仍然坚持自己的主观要求,恐怕只能是一相情愿了。
    为什么在国内很多大学生中都普遍存在就业的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呢?根源在于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滞后于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即是现在许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是企业想要的人才,而大学生自己对此并不十分了解,苦读四年书,一腔报国热情,换来了企业的“拒绝”,一些学生无奈感叹:“为什么呀!”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停留在知识型的学历教育的层面上,而企业需要的侧重于职业教育的动手能力强的操作性的人才。从人才的输送对象而看,长期以来,我们高等教育主要是为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而现在人才需求最大的则是企业,据人事部2006年的调查,2005年企业接受了80%的大学生,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接受大学生的比例不到20%。近些年,高校的扩招没有解决好扩招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而高校的很多大学生只想着怎么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自己毕业后会进入企业工作,也没有为进入企业做充分地准备,毕业后才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而不知所措。   

    因此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期望的落差与困惑。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尚需要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长时间的改革和努力。
    那么,大学生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除了以上原因外,就大学生而言,造成自己的主观的愿望与用人单位的客观要求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普遍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不了解,也就是说,他们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仅仅关注自己要好好学习,而不关心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需要,虽然自己很努力,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是他想应聘职位所需要的。

    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方法:

    如果等到大四才意识就业的期望与企业录用标准不一致,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降低求职期望,否则说无法“落地”(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如果在大三前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学生们都要提前探索职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力求“人职匹配”(个人的期望、能力素质与职业要求的标准相匹配),如果发现自己的能力尚不具备企业的应聘标准,这就是在所剩余的大学时间里,大学生需要努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一位大二同学是学中文的,但他想在上海的名企从事人事助理的职位,经过对上海名企人事助理职位的调查和了解,名企的要求是:必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最好具备助理人力资源师的证书;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

    所以,这位同学在他的剩余的二年的大学时间里,需要考一个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书,选修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掌握系统理论知识,想办法进入企业实习积累一些人力管理的实践经验,参加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等到他两后毕业时,他的期望就与企业的要求一致了,也能如愿地进入上海名企从事他所期望的人事助理的职位了。

 

作者:周其洪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u/14560220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