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就业指导与考研规划 |
今天(2006年4月29日),我们学校的报名应聘“村官”的毕业生到怀柔区参加面试。因为有朋友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我便随队前往怀柔,经历了面试的全过程。
这一次参加面试的58名师兄师姐是我们学校的大四毕业生,分别来自管理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等院系,是从我们学校报名应聘“村官”的三百多人中经过笔试挑选出来的。清晨,大伙儿乘校车出发,因为启程较早(六点半集合),大家脸上都有点倦意。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身穿正装,脚蹬皮鞋,打扮得干净得体。
洽谈会:知道了北部多是山区
九点钟是在怀柔区劳动力市场举行的一场洽谈会,怀柔区154个招聘大学生的村都在洽谈会现场设了展台,并由村里的负责人接受同学们的咨询。洽谈会主要是让大家对各村的情况有个了解(因为之前大多只是在网上通过招聘简章了解有限的信息),以便他们在接下来的意向表的填写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洽谈会现场可以看到,不少大学生在各个展台前驻足,看贴在墙上的“招聘简章”,并向现场各村的工作人员了解职位信息以及他们对应聘者的要求。比如有一些岗位只招男生,但招聘简章中却并未注明,在咨询的过程中村干部就会直接告诉前来咨询的有意向的女生。因为这次招聘会比较特殊,大学生在洽谈完成之后需要填一份意向表,上面只能填一个村的一个职位,所以如果不知道职位的具体要求,就会白白浪费机会。“村里的人都比较实在,城里的一些企业,即使他们的职位大部分向男生倾斜也未必会这样直接地说出来,让我们的简历白白浪费。”一位经历过数场招聘会的女生如是说。
不少大学生围在一张《怀柔区地形图》前了解各个乡镇的地理分布情况,据其中的一名同学说,他们在来这之前对怀柔的地形不是很了解,看了地形图之后才知道怀柔近京的南部乡镇是平原,而北部则大部分是山区。
(研究地图:知道了“多山少平地”)
“这样的招聘会不算什么”
得知我是大二的学生,只是来事先感受一下招聘会现场的气氛,一位投完简历的师兄告诉说,“这样的招聘会不算什么,在北京各大展览馆的专场招聘会每次都是人山人海的。”这位师兄是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已经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地招聘会不下三十家。现在也有别的单位有聘用他的意向,只是迟迟没有给最后的答复,所以这次有”村官”面试的机会,他也就过来了。“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嘛”,师兄笑着说。
相比于这位有硕士学位的师兄来说,另一些人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他们很看重这次机会,“村官助理虽然是基层的工作,但是能够很好地锻炼人,而且又有那么多国家政策的倾斜,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位旅游管理专业的师兄这样说。
的确,为了吸引大学生投身基层农村建设,国家和北京市政府都给与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按照规定,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要与有关乡镇政府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并在合同期内享受相应待遇和政策优惠。招聘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第一年人均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经市人事局批准,可转为北京户口。
在校期间已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延长至其3年合同期满后的6个月,3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且具有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的,如北京市用人单位需要,经面试合格,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
难言的苦衷:北京户口的吸引力
一路上,我询问了很多参加面试的师兄师姐,他们坦言,在所有的优惠政策中,最具吸引力的便是“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经市人事局批准,可转为北京户口”这一项。
“虽然农村条件比较艰苦,但在里面熬三年能混个北京户口也不错”,这样的说法与媒体上大肆宣传的一些大学生立志回报农村,在农村开辟一番新天地的报道不一致。相比之下,有些人的想法非常现实,那就是这份工作能积累基层经验,为以后的公务员发展打基础;并且最关键的是,能够在两年考核合格后,获得北京户口。
众所周知,一张北京户口能为个人的就业、升迁以及今后子女的求学带来很多便利,而没有北京户口则会在很多地方受到限制——眼前最现实的就是在北京找工作,北京生源的应届毕业生拥有非北京生源无可企及的优势。所以,很多前来应聘“村官”助理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获得一个北京户口,为自己今后在北京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月末的焦虑
大家陆续从各村镇的面试教室里走出来,有人神色平静,有人面色凝重。面试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老师让大家回校车上等消息。
怀柔的四月午后闷热的天,有一点阴沉,校车里更是悬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和期待。有两个男生在谈论NBA篮球赛,但大多数的人选择沉默。半天下来,大家的疲意终于在脸上显露,有人靠在座椅上睡过去,有人则百无聊赖地打量着车窗外不远处的建筑工地。
陆续有复试的通知下来,被叫到的同学兴奋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下车往面试处跑。有一位师姐听到自己的名字立马下车,连自己的包都落在了座位上。车厢里的气氛渐渐由慵懒而变得紧张,睡觉的人醒过来,原来无精打采靠着的人也坐直了身子,大家都期盼着下一个被叫到的人会是自己。
但并非每一个来参加面试的人都那么幸运,有录取就会有淘汰。
坐在我旁边的师姐此时再也难以掩饰自己的焦虑,用手扪住头。之前我曾问她面试的时候紧不紧张,她点点头,“下面坐着二十多个人,估计镇里每个村的干部都来了,讲台上一张纸上三个问题,给你准备三分钟然后再八分钟以内作答,可是我感觉自己不到两分钟就把要说的全说完了,之后就没话说了,他们也没问我什么就出来了……”
时至四月,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马上就要进行论文答辩,六月份就要开始办理离校手续了——现在还没找到工作的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境地,难免会有些不安。这一次的“村官”面试虽然并不是最后的机会,若是失败多多少少会给原本沉重的心理负担雪上加霜。
在我们离开的时候,面试的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据说要等到五一假期以后,才会通知到学校和个人。不过有一些同学已经得到了村长和书记的答复,差不多就算定下来了;而另外一些人,也许又要重整精神,赶赴下一场面试……
作者:仰望天空的蓝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u/145602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