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制度甄别优秀人才
文/双齐(本论坛专家 全球职业规划师)
嘉宾: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钱明光
主持人:双齐
面试看重实事求是
主持人:2005届大学毕业生开始进入求职阶段了。面试是让很多大学生感到紧张的事情。作为招聘单位,哪些方面是您在面试时所关注的呢?
嘉宾: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首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因为企业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基本素质。假如对考官所提的问题缺乏了解,也最好能诚实地说出来,因为盲目的夸大容易让人反感。
大学生的简历制作十分用心,我们也曾经见过写真集。但我们都只把基本信息留下,其他的还给他们。他们对穿着似乎也特别用心。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在简历制作还是衣着打扮方面,过分精心的准备反倒没有必要。干干净净,朴朴素素,大大方方就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最好的姿态。
选人看重能力
主持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常有过高估计自己的情况。您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呢?
嘉宾:一些毕业生到企业应聘,张口就要求8000元甚至1万元的月薪。这样的高薪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可能马上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同,一般需要经过3年到5年的磨练,各方面成熟了,成长了,才有可能拿到高薪。
有一个事实大学毕业生应该看到,尽管他们刚刚毕业,但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能已经是几年前的了。而现在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比如计算机,其更新换代的周期大约是三个月,年初十分流行的产品,到年底可能就已经落伍了。优秀的企业则始终引领着尖端的技术,因此可以说,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一般很难获取高薪。
主持人: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所学的专业又没有优势,那么企业在选人时的依据是什么呢?
嘉宾:能力,尤其是潜在的能力是企业所看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公司有大小之分,而职位没有大小轻重之分。无论在企业内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争取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在我们公司,经过几年的培养,一些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各级骨干,甚至成为一些项目部的经理、分公司的副总。
有鉴于此,我们选人首先看他的个人品德,表现在他是否有奋斗精神,是否能融于集体。在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在协作日益重要的时代,很多工作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成功完成的,因此需要人才具备团队精神。
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标准
主持人:高科技企业都把创新当作企业发展的命脉。那么,清华同方是怎么培养和看待人才的创新能力呢?
嘉宾:企业需要应用型的人才,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不错,但假如他只是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企业是不欢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科技企业最欢迎的。
我们公司背靠清华大学的科技优势,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有着很多自主的知识产权。如果没有创新,总是在国外二三代低端产品上下功夫,公司没有出路,人才也不会有发展。
主持人:公司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有什么途径呢?
嘉宾:清华同方的企业精神是“承担、探索、超越”,“忠诚、责任与价值等同”。这也是我们对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科教兴国是一种战略,需要一流的高科技企业作支撑。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要有承担这份责任的信念,并坚持一路走下去;每一位员工都要有建立一流高科技企业的责任,独具探索与创新精神,开拓出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新局面。公司在快速成长,眼前并没有现成可循的道路,我们还有许多事情不懂,因此应该具有一种探索的精神。
我们给员工足够的信任,常常交给他们相对完整的项目,这些项目甚至有可能是上千万元或者上亿的工程。我们放手让这些新手去承担工作,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当然,我们同时有数量庞大的专家教授队伍可供咨询,他们可以给年轻人把关。压力就是动力,成功完成一个项目后,他就明白了工作的全部流程,再次承担类似的工作时就基本没有障碍了。
让毕业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一些企业把招聘大学毕业生作为他们人力资源发展的长远策略。清华同方对大学毕业生招聘和考察方面采取哪些新政策?
嘉宾:公司从明年年初开始,将对入职的2005届大学毕业生实行提前实习制度。以往的情况是,一个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程序只有几次面试,实质性的接触并不多,双方的相互了解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制定了应届毕业生提前进入企业的实习制度。
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职位,大学毕业生会有一至两个月不等的实习期,公司负担实习生的一些基本生活费用。在此期间双方会有一个深入的相互了解:企业了解学生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性格状况等;学生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工作内容等。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也加强管理和考察,会很快甄别出谁是最合适的人才。
主持人:公司实行这样的政策带来的好处是否能抵消为此所增加的招聘成本?目前,实习制度进展如何?
嘉宾:往常的情况是,经过通常的几轮面试之后,公司正式接收了大学毕业生。但在随后的工作中很快会发现,某些毕业生的能力可能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或者是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发现企业不适合他。随之而来的是跳槽现象的不可避免。这样的结果对公司和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实习制度虽说增加了公司前期招聘的成本,但长远来看还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近两年,IT行业日益成熟,公司也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每年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在七八十人左右。为了实行实习制度,近期清华同方已经从很多院校搜集了一些学生的信息,前来实习的学生数量要略微超过企业最后接收的人数。
双齐,原名王占军.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编辑部副主任,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PTT国际职业培训师,人事部北京高扬职业教育中心特聘培训师,北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
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源领域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法的提出,重点关注劳动法制、成功求职、职业规划、创业等多方面的问题。曾经策划并编写《你将来做什么》一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编)。策划并编写《经赢你的大学》一书,并入选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部委联合举办2005知识工程推荐书目。
QQ:282883347
MSN:shuangqi003@hotmail.com
http://2qi2005.blogchina.com/472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