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非所做:所学的专业不是所从事的工作
Alice,读法律,普通大学毕业,大专,现在学自考法律方面的本科。Alice是射手座,各方面要求高,目前Alice从事的工作是在一间小车行做行政/人事文员.
04年毕业后Alice一直在考虑自己应当从事那方面的工作。读法律的Alice性格比较静,也比较不积极主动, Alice想不是很适合做法律方面的,而且以她的学历也很难找到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在毕业时她就应聘过一些法律方面的工作,但都因为她的学历低而被拒绝,所以现在Alice
对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一点信心都没有。
在一番思考后,Alice想先做销售的工作,因为销售工作会与别人的交流多些,所以在公司的内部转换中Alice向领导申请做销售工作,但是公司领导不让Alice做,原因是领导认为Alice条件不够,而从公司的整体利益考虑来看,
Alice会写作、人品各方面条件也好,由此认为Alice更加适合公司要求的行政/人事工作的人员。但是Alice本人很讨厌这种没有波浪的工作环境,而且对于Alice来说自己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工资比较底,因为Alice家庭环境不太好,她希望可以给家里更多的照顾。
现在的工作越来越让Alice没有自信,而且家里的经济压力也很大。Alice
每天都很烦恼,晚上觉也睡不好。Alice想学点英语或者其他技能,但是她提不起精神。Alice觉得现在的自己处于一个很不好的状态,很急噪,很混乱,不知道怎么调整才好?未来的路要朝那个方向走?
总结
像Alice这样所学非所做的群体一般是大学生一族,证书一族,深造一族。表现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日后工作的不相关,考了证书但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深造学习的东西可没用到。其本质是大学生在学习深造之初没有确定所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其实教育是一种投资,在我们要报考某个专业,要考某种证书,要考研时,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所从事的专业、深造对自己的目标有什么帮助?在学习这种发展自身的活动中我们要不但知道学什么,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学?
没有目标的盲目学习、充电只会导致学习成本的增加,还会浪费大量的你宝贵的大学时间,试想一下,我们用心学习四年的专业,我们花费几千银子考取的证书,我们用一年甚至几年时间所深造的东西却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少帮助,甚而是根本就没有帮助,那将是一种多么大的悲哀!所以我们在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振兴民族的观念下也要考虑一下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更重要的是要所学有所用,而这个前提是找到学习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