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理性选择留学,防止“海归”变“海待”

(2006-03-22 17:31:12)
分类: 创业指导与留学规划
[原创]:    海归”前些年还是“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一听说谁是出国留过学的,大家是既羡慕又佩服。可是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海待”,意思是从海外留学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人。

(一)  中央电视台的调查[1]

“海待”找工作难的原因是什么?中央电视台《时空调查》2005底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100家用人单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或合资企业,因为他们录用海归比较多,也是海归们最愿意去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是:5年前相比,您认为海归的竞争力如何变化?

上升了 5%;降了 92%;没什么变化 3

第二个问题是:导致“海归”的竞争力下降的原因

1.“海归”期望值太高了,自我定位不准确 34

2.“海归”人员增多,不再物以稀为贵 37

3.“洋文凭”的含金量总体有所降低 43%

4.国内学历的竞争力上升 15

(二)  “海归”变“海待”的原因分析

1、             海归的期望值比较高,自我定位不准确;

“海归”期望值太高了,自我定位不准确 34%,某寿险公司董事总经理齐莱平:“很多人的期待值非常高,他认为他出国几年,拿了一个洋文凭,不管他做得得意不得意。他回来后,瞧不起这里,认为他来这里应该,应该可以做什么 ,有的时候他没有从基层做起。”

“海归”的信誉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人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认识,找工作的时候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要求很高的薪水,而自身素质和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比起来实力并不是很大,这样就人为地降低了自身的价值。

2、             国内学历的竞争力上升。

国内著名院校与国外著名学校的合作办学,引入国外著名院校的师资和授课方式,使得现在一些高校的教育水平不继提高,国内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外语水平,还是专业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海归”必然面临着国内培养的优秀的国际化本土人才的竞争。

某手机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赵九阳:“从教育背景来看,中国学生接触的知识,实际上和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学校也接受了很好的语言的教育。在毕业的时候,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能力,所以说语言上没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个海归优势越来越弱化了。”

3、             第三,洋文凭的含金量总体有所下降。

并非所有的“洋文凭”都具有同等的含金量,不是每个海外学子回来 都能当教授、做高官、赚大财,有些人还是抱着“出国镀层金”的想法,选择去一些不是很有竞争力的国家或是二三流的学校,几年下来可能也没学到什么真东西,甚至还有个别人不惜造假,弄假洋文凭骗人,洋文凭含金量的降低,让更多的用人单位面对洋文凭时更加理性。一批这样的海归也自然被拒之门外,而成为“海待”。

4、             海归人员增多,不再“物以稀为贵”;

留学平民化,随着中国留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留学人生数和回国就业人数大量增加,“海归”不再“物以稀为贵”,国人对“洋文凭”的盲目崇拜心理正被逐步打破。

5、             用人单位聘用人的务实,选择人才的理性化;

IT企业副总裁乔健:“我们在招的时候会发现,基本上是判断你出去是到哪个国家,然后学习的是什么专业,出去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很普通的学校,交了很多钱去读了一个书,如果以为出去转了一圈就有竞争力了,是不太可能的。”

6、             留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无工作经验;

    某影像产品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经理管然:“我们更多地讲我们谈到的技能,技能是能够产生绩效的能力 。有的人说我的能力很高啊,那么这种能力,可能指的是过去的能力 。比如说我在学校获得的知识 ,从本科到硕士甚至到博士 ,那么他具备的是书本上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能够直接转化成他完成既定工作或者目标所需要的技能的本身。”
 
 
作者:周其洪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1] 见《哪些海归海待》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2006年1月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