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由曾任美国教育署长的
马兰博士于1971年所提出的一种新构想,并在美国联邦政府鼓励下发展成一次范围广、影响深的教育改革运动。
1971年5月美国教育总署对生涯教育所下的定义“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career awareness)、生涯探索(career exploration)、生涯定向(career orientation)、生涯准备(career preparation)、生涯熟练(career proficiency)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
因此,
生涯教育被视为是一从幼儿园至成年的完整教育课程,将完整的生涯发展理念「融入」现实的教育课程中,是实现这目标和目的的最可行方法。
职业生涯教育观念提出后,各国的学校教育先后开展了着重促进就业、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印度,自1966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1986年,在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毕业后主动自谋生路。很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明确规定了职业规范化目标,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我国台湾省也较早进行了尝试。台湾地区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中,确定“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为国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同年台湾地区教育部召开“九年一贯课程分科纲要小组召集人联席会”,决定在咨询、环保、两性、人权四项重要课题外,增加生涯发展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