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河边
(2023-02-22 10:43:50)| 分类: 赋闲随笔 |
小城河边
经过二三十年的城市高速建设,河边的概念变了,仿佛高高的防洪堤就是河边。是的,人们已习惯在防洪堤上散步,一侧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另一侧是滔滔不绝的河水。但这仅仅是在堤上居高临下罢了,不能算真正的河边。河水与岸的交接处,才能称之为边。如果河与岸有一个浅滩过渡,这浅滩可以称之为河边。当然也许只是我这样想的,不是权威式的定义。
我的小城被防洪堤包围了。儿时的河边印象,已经在不经意中远去。代入的,是现代化的建筑和灯光。所幸的是,防洪堤与宽阔的河面之间,还有一条狭长的地带,这里称之为河滩,也就是我承认的河边。这样的河边只有在枯水时节才能出现,会勾起我一丝固执的乡愁。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农村人家的乡愁是老树、井、桑梓、炊烟……我的乡愁是什么呢?当徜徉在防洪堤上的时候,我目睹了一片浅滩并走了下去,才明白,自己的乡愁是城的河边。
这里没有人的建设痕迹。春夏两季,河水像青春无畏的青少年,翻滚着,怒号着,欢呼着,肆无忌惮地挥霍天生的活力。它一面马不停蹄地奔赴海洋的方向,一面向左右窥望,偶尔会作一下恶,闯一点祸。然而更多的,是滋润它所流过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生灵。到了入秋,它成熟了,像我们的壮年老年,沉稳了下来。它谦逊地让出了河床,在水的边缘,暴露了一片河滩。
这里的青草,不失时机、无拘无束地疯长。它们被春夏的河水压抑得太久了,我甚至很难想象,它们的籽,或者它们的根,是如何委屈地忍耐着不见天日的春与夏。当千花万草,享受着春风吹送,夏日照耀的时候,它们是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的。终于等到秋来水浅,它们才得以在这片小小的地盘,伸展拳脚。虽然,没有人叫得出各种草的名字,草丛中五颜六色的小花,我想也没有名字。但是,我感觉此刻此际,天是它们的天,地是它们的地。只不过,那只是一段窄窄长长的河边。
有一种草只能贴伏于地面,但却能无边地伸展。它们甘于生长在低处,却志存无垠的远方。倘若不是河床的阻碍,还有混凝土的截断,或许真能直到天边。天边处,是河水的源头,是圣洁的地方。我猜它们也有朝圣者的坚毅和虔诚,用身体丈量心灵到神明的距离。这样的草是什么草呢?我不知道,也不必要知道,知道它们的精神就够了。
也有一些草是往高长的。或没膝,或齐腰,或高过人头。高处有向往已久的明亮的阳光。但它们没有树的坚强骨干,只能相互依靠着摆脱地心的引力。它们会顺风摇曳自己的身躯,却任风如何猖狂也不肯屈折。感动它们的顽强不挠时,不会不认识有一种力量叫做柔和。这些草会长一些小花,小得不起眼,但也能吸引蜜蜂蝴蝶的青睐。彼此都是微不足道的生计,依然演译着天道酬勤的华彩。
如果调皮地踏着一团团齐膝的草丛走过,会惊起一路的蚱蜢。它们迅捷地跳开,是一种爱惜自己生命的本能。也许我们会为它们的机灵和速度喝彩,会从追逐它们的时候获得一种开心欢愉。过后也会有一丝丝歉意,为着打扰了人家的安宁。生命没有尊卑,不打扰才是最大的敬意。
在河边操持生计的人们,常常安宁而满足。记得以前沿河十里,有无数水上人家。一只只盖着乌蓬的小船,称之为艇。艇上人家,极少有富裕的。一旦凭着自己的勤劳,终于能摆脱水上生活,搬到岸上去了,就算是很了不起的人。因而我常会感恩父亲,他算得上了不起的人。从我出生起,就已经在岸上住了。但水上人家的生活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多多少少还残存着,也如烙印一样不会轻易抹去。近年来政府为他们的安全着想,尽安置到了岸上。但依然有一些人,迷恋着习惯了的河边。就像离不开土地的农人,有种乡土的情结。对于他们来说,河边就是永恒的乡土。
于是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着一支小船,罩张乌蓬,就成为简单的、临时的家。十来支小船结成团队,追随着鱼的消息。他们总会在黄昏时候,在宁静的河边,解放身上的疲惫。有时会在上游见到他们燃起的炊烟,有时会在下游听闻他们圈养的鸡鸣。不管什么时候碰见他们,风霜刻画过的脸上,总带着对生活的希冀。这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和母亲,想起他们教我的水上作业。想起我第一次挣钱,是来源于河边,来源于小船。
一个老人从容地把一些树枝踞断,是为了储备家里的能源。城里人已经没有了柴的概念,但柴的内涵,仍占着生活中很重的分量。他不急不忙地做着手里的活计,与身旁的一个精壮汉子说话。我听不到他们说的什么,想大抵也离不开柴米油盐的日子,还有日子里的婆娘。
汉子正在整理他的鱼网。那鱼网让一支竹篙高高地竖起,然后瀑布似的散下来。或许也像他妻子的秀发,他为她做着细心的梳理。他一丝不苟地把网上的草梢和树枝除掉,再仔细察看网结是否结实或有所损破。他拿着一支梭,梭上的鱼线,在他手里左穿右插,修补着鱼网的漏洞。这是一种对自己生计的虔诚,我相信对生计怀着虔诚的汉子,也一定会深爱着他家里的女人。
我特动情船与岸的连结,是一节一节的软木板。它帮助人们从河滩走到船上,不必踩被水泡软的泥浆,也不必湿了用辛苦钱换来的鞋。沿着木板的方向,就能洞穿船上的秘密。或许小船上面没有贵重的物件,但也装着主人生活的全部。小船没有门户,通道没有栏栅,小船的主人,心里似乎没有防线。即使贸然上去,也不会有人当你贼办。人们在河边说话,从不见高声粗语。只有母亲对儿女的呼唤,能穿透厚厚的堤墙。
一艘破船被拖到了岸上,静静地结束自己的使命。它的旁边,有艘新船昂着头准备下水。一支船的龙骨,是最上等的木材。它抗得住岁月的侵蚀,却再扶不起腐烂的船板。于是老船的龙骨,被移到新船上做了附件。新船流着老船的血,老船也不会放下对新船的期待。
河边的傍晚,要比岸上来得明显。一轮夕阳,会在悠悠的河面反射出金色的光。河边的寂静,也比街道深沉。这时河水趟过砂石的声音,拍打船舷的声音,有着流畅的韵律。如果晚上再到河边,便会羡慕,枕着微微荡漾的水波,听着水声入睡的人,一定格外安然。我想起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如果香格里拉代表没有硝烟、祥和安宁的世界,它就不再遥远,只在你我的身旁。
我自在飞花般的小城,小城的河边……
2022.08.19
经过二三十年的城市高速建设,河边的概念变了,仿佛高高的防洪堤就是河边。是的,人们已习惯在防洪堤上散步,一侧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另一侧是滔滔不绝的河水。但这仅仅是在堤上居高临下罢了,不能算真正的河边。河水与岸的交接处,才能称之为边。如果河与岸有一个浅滩过渡,这浅滩可以称之为河边。当然也许只是我这样想的,不是权威式的定义。
我的小城被防洪堤包围了。儿时的河边印象,已经在不经意中远去。代入的,是现代化的建筑和灯光。所幸的是,防洪堤与宽阔的河面之间,还有一条狭长的地带,这里称之为河滩,也就是我承认的河边。这样的河边只有在枯水时节才能出现,会勾起我一丝固执的乡愁。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农村人家的乡愁是老树、井、桑梓、炊烟……我的乡愁是什么呢?当徜徉在防洪堤上的时候,我目睹了一片浅滩并走了下去,才明白,自己的乡愁是城的河边。
这里没有人的建设痕迹。春夏两季,河水像青春无畏的青少年,翻滚着,怒号着,欢呼着,肆无忌惮地挥霍天生的活力。它一面马不停蹄地奔赴海洋的方向,一面向左右窥望,偶尔会作一下恶,闯一点祸。然而更多的,是滋润它所流过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生灵。到了入秋,它成熟了,像我们的壮年老年,沉稳了下来。它谦逊地让出了河床,在水的边缘,暴露了一片河滩。
这里的青草,不失时机、无拘无束地疯长。它们被春夏的河水压抑得太久了,我甚至很难想象,它们的籽,或者它们的根,是如何委屈地忍耐着不见天日的春与夏。当千花万草,享受着春风吹送,夏日照耀的时候,它们是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的。终于等到秋来水浅,它们才得以在这片小小的地盘,伸展拳脚。虽然,没有人叫得出各种草的名字,草丛中五颜六色的小花,我想也没有名字。但是,我感觉此刻此际,天是它们的天,地是它们的地。只不过,那只是一段窄窄长长的河边。
有一种草只能贴伏于地面,但却能无边地伸展。它们甘于生长在低处,却志存无垠的远方。倘若不是河床的阻碍,还有混凝土的截断,或许真能直到天边。天边处,是河水的源头,是圣洁的地方。我猜它们也有朝圣者的坚毅和虔诚,用身体丈量心灵到神明的距离。这样的草是什么草呢?我不知道,也不必要知道,知道它们的精神就够了。
也有一些草是往高长的。或没膝,或齐腰,或高过人头。高处有向往已久的明亮的阳光。但它们没有树的坚强骨干,只能相互依靠着摆脱地心的引力。它们会顺风摇曳自己的身躯,却任风如何猖狂也不肯屈折。感动它们的顽强不挠时,不会不认识有一种力量叫做柔和。这些草会长一些小花,小得不起眼,但也能吸引蜜蜂蝴蝶的青睐。彼此都是微不足道的生计,依然演译着天道酬勤的华彩。
如果调皮地踏着一团团齐膝的草丛走过,会惊起一路的蚱蜢。它们迅捷地跳开,是一种爱惜自己生命的本能。也许我们会为它们的机灵和速度喝彩,会从追逐它们的时候获得一种开心欢愉。过后也会有一丝丝歉意,为着打扰了人家的安宁。生命没有尊卑,不打扰才是最大的敬意。
在河边操持生计的人们,常常安宁而满足。记得以前沿河十里,有无数水上人家。一只只盖着乌蓬的小船,称之为艇。艇上人家,极少有富裕的。一旦凭着自己的勤劳,终于能摆脱水上生活,搬到岸上去了,就算是很了不起的人。因而我常会感恩父亲,他算得上了不起的人。从我出生起,就已经在岸上住了。但水上人家的生活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多多少少还残存着,也如烙印一样不会轻易抹去。近年来政府为他们的安全着想,尽安置到了岸上。但依然有一些人,迷恋着习惯了的河边。就像离不开土地的农人,有种乡土的情结。对于他们来说,河边就是永恒的乡土。
于是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着一支小船,罩张乌蓬,就成为简单的、临时的家。十来支小船结成团队,追随着鱼的消息。他们总会在黄昏时候,在宁静的河边,解放身上的疲惫。有时会在上游见到他们燃起的炊烟,有时会在下游听闻他们圈养的鸡鸣。不管什么时候碰见他们,风霜刻画过的脸上,总带着对生活的希冀。这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和母亲,想起他们教我的水上作业。想起我第一次挣钱,是来源于河边,来源于小船。
一个老人从容地把一些树枝踞断,是为了储备家里的能源。城里人已经没有了柴的概念,但柴的内涵,仍占着生活中很重的分量。他不急不忙地做着手里的活计,与身旁的一个精壮汉子说话。我听不到他们说的什么,想大抵也离不开柴米油盐的日子,还有日子里的婆娘。
汉子正在整理他的鱼网。那鱼网让一支竹篙高高地竖起,然后瀑布似的散下来。或许也像他妻子的秀发,他为她做着细心的梳理。他一丝不苟地把网上的草梢和树枝除掉,再仔细察看网结是否结实或有所损破。他拿着一支梭,梭上的鱼线,在他手里左穿右插,修补着鱼网的漏洞。这是一种对自己生计的虔诚,我相信对生计怀着虔诚的汉子,也一定会深爱着他家里的女人。
我特动情船与岸的连结,是一节一节的软木板。它帮助人们从河滩走到船上,不必踩被水泡软的泥浆,也不必湿了用辛苦钱换来的鞋。沿着木板的方向,就能洞穿船上的秘密。或许小船上面没有贵重的物件,但也装着主人生活的全部。小船没有门户,通道没有栏栅,小船的主人,心里似乎没有防线。即使贸然上去,也不会有人当你贼办。人们在河边说话,从不见高声粗语。只有母亲对儿女的呼唤,能穿透厚厚的堤墙。
一艘破船被拖到了岸上,静静地结束自己的使命。它的旁边,有艘新船昂着头准备下水。一支船的龙骨,是最上等的木材。它抗得住岁月的侵蚀,却再扶不起腐烂的船板。于是老船的龙骨,被移到新船上做了附件。新船流着老船的血,老船也不会放下对新船的期待。
河边的傍晚,要比岸上来得明显。一轮夕阳,会在悠悠的河面反射出金色的光。河边的寂静,也比街道深沉。这时河水趟过砂石的声音,拍打船舷的声音,有着流畅的韵律。如果晚上再到河边,便会羡慕,枕着微微荡漾的水波,听着水声入睡的人,一定格外安然。我想起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如果香格里拉代表没有硝烟、祥和安宁的世界,它就不再遥远,只在你我的身旁。
我自在飞花般的小城,小城的河边……
2022.08.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