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谣
(2022-04-13 11:24:37)| 分类: 赋闲随笔 |
牡丹谣
进入四月,该牡丹登场了,如一场大戏,最重要的角。我们这里绝对的南方,
较少牡丹。依稀记得见过,但却想不起在哪儿了。但牡丹的一个特点,却忘记不了。很多花儿,都花不见叶,叶不见花。比如桃树,待叶子绿时,桃花就差不多全谢了。牡丹不一样,她可以与绿叶相得益彰,不管花是红的白的紫的,那怕是蓝的黑的都一样。花的富贵,不会嫌弃其叶的卑微。这种同根连枝衰荣与共的风骨,更应该是为人的楷模。老百姓说,红花还得绿叶扶持,牡丹是最为贴切的了。
牡丹是国花。这可追溯到清末,慈禧在颐和园筑国花台,钦定牡丹为国花。大抵她只是认为牡丹是花中之王,华美无匹。周总理也说过,但我领会周总理赞扬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重要的,是国人都应该有牡丹的风骨。
人们都知道洛阳牡丹,是因为传说武则天恃九五之尊,勒令百花严冬开放,唯牡丹坚不从命,以循天道。其时武则天定都洛阳,这故事传得久了,便被以为仅洛阳是牡丹之都。其实山东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荷泽也称牡丹之都。洛阳和荷泽的市花都是牡丹,谁才是真正的牡丹之都?我想也不必鞭辟入里,弄得过于明白。一国尚可试行两制,一花为什么不可以二都呢?
十五年前,深秋,我到山东菏泽访友。菏泽牡丹,闻名遐迩。虽然不值花开时节,朋友还是带我去参观了牡丹园。这牡丹园占地数百亩,可想见富贵花开时,园中必定人头攒动。然而花期一去,这里除却零星的休闲者来耍耍,已清静得似无人间烟火。不过小桥流水,柳绿莺啼,也不由人不赞叹建设者的匠心独运。
花不开,株当仍在吧。我想当然地以自己阳台上的花卉秋之状态去寻找,以为至少能看到牡丹在秋风里瑟瑟的叶子,颤颤的枝茎。但当朋友指着花圃里的东西告
诉我,这就是牡丹了,我惊讶得无从言语。
若不是朋友的绝对肯定,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东西,竟然就是牡丹。用什么去形容呢?烂海带?破布条?别说绿意,就连枯黄也没。幽暗残败的样子,一堆一堆地萎顿于地,怎能想像它开花时的华丽妖娆?怎能想像它抗拒帝令的不屈不挠?
是的,它就是牡丹。虽然它受世人称赞,高贵无比,高傲无比,但它一年中大部分的时光就以这真实的模样示人。这时光,曾经赞叹它、歌颂它、羡慕它的人不再来了,他们也许观荷赏菊去了。每天还在悉心对其呵护的,只有勤勉的花农。
因为疫情,今年恐怕不单是我,很多人都会错过牡丹的四月之约。而我更怜惜的是,二十天之后,牡丹便须坚忍着漫长且受人冷落的日子。我敬重牡丹能忘却尊贵的光环,并不怨秋风的薄情。四月牡丹,辉煌几许,之后便是沉着的等待。三百四十个日夜,夏炎冬冷,刀霜剑雨,只为等一次东风又吹,再现万紫千红的机会。
2022.04.0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