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沟通方式,你属于哪种
(2011-04-29 09:56:38)
标签:
沟通讨好型指责型一致性觉得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讨好型沟通
责备型沟通
超理智型沟通:你是不是用长篇大论来强迫别人听,使得别人厌烦、头痛而不表露真正感觉了呢?
打岔型沟通::有没有说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使情境变得混淆不清、无助于事呢?
更具体地来看下这几种沟通方式有些什么特点吧:
讨好型的沟通
当一个人说:“亲爱的,我只希望你快乐。”时,他内在的真正感受是歉疚、怜悯和轻视。
当他觉得歉疚、怜悯和轻视时,他就不可能和别人建立彼此喜悦的接触。
当对方感觉出这种歉疚、怜悯、轻视时、他也不可能真实亲近你。
讨好型的口语内容
我总是做错事
认为——
我必须讨好每一个人,
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
内心深处却觉得——
我真不讨人喜欢……
(我的胃在痛)
讨好型的妈妈常会这样说:
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1 h$ _' `"
t& U0 i8 C
“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8 ?) u6 o9 n2 e
hz.bbs.house.sina.com.cn.
z+ \) {/ X! l
(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哦!)
指责型的沟通
当你用责备型沟通说:“你真笨,老是做这种笨事!”时,其实内心真正的感觉是害怕、无助、敌视、甚至于想去杀人。
如果朋友之间心存害怕、无助、敌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喜爱的接触。而如果你觉得对方是可怕的,那么你自然不想去接触令你觉得害怕的人。
我们可以批评,但不需要用责备的方法。
指责型的口语内容
你从没做过一件对事!
认为——
没有人关心我,
我不这样大喊大叫,
没有把我当人看。
内心深处却觉得——
我不讨人喜欢……
(我觉得身体绷得紧紧的)
指责型的妈妈常会这样说:
# R! V5 }) o)
x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超理智型的沟通
“维持一个人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你必须为失去平衡付出相当的代价,根据最近一个报告……”如果你用这种方式与人沟通时,貌似是高高在上的,而事实上,你的心里却觉得自卑、觉得自已很愚蠢。
当你用冗长的话语、无数的解释、众多的参考资料来和别人沟通时,你很可能是觉得自卑、愚蠢、乏味,人们这样子做常是在逃避与别人亲近的机会。
虽然聪明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必须弄清楚你是用文字来传讯息呢?或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呢?
超理智型的口语内容
做错事自己承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认为——
我必须让别人知道
我有多聪明、头脑清楚、
又讲道理
内心深处却觉得——
我真不讨人喜欢……
(我觉得身体很僵硬)
超理智的妈妈常会这样说:
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6 Y; C1 a.
R- s# }: w
超理智型沟通有两大特点:一是夫妻对孩子,夫妻之间往往并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戴着过滤镜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优点都被过滤掉,剩下的只有缺点和危险,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规范孩子。
打岔型的沟通
“错了!错了!哦!最有趣的一句话是:所有的鸟都有湿的羽毛。”你在说什么呢?
这种沟通法在任何情形都是不合适的,而它所带出来的力量会是破坏和歪曲。
这常让别人觉得失去平衡、没有保证,刚开始大家或许觉得有趣,但不久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徒增人们的害怕、生所和拒绝。
我们需要轻松和幽默,我们也需要有时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向。在打岔型沟通里,幽默不再是那么有趣,而他的内心也不能让别人理解。
打岔型的口语内容
唉!真不对劲!
咦?我的铜板怎么不见了……
心里认为——
我一定要做点什么,
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内心深处却觉得——
我真不讨人喜欢……
(觉得身体挺不起来)
打岔型的妈妈常常是这样:
新浪乐居' [( p, v) P"
C& j
母亲:“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 ]% m%
{
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
bbs.house.sina.com.cn%
[+ W2 _) }, Q3 X
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 P* d5 C5
K3 z
“妈妈。明天我们春游,老师说每人要交5元钱。”3 R) R% o/ k+ T
新浪乐居论坛6 I/ U( H4 G%
R
“又要交钱了?从你上学到现在,我们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我们那个时候春游,就带上一瓶白开水、两块烧饼,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买票。你看看现在,一个月光水电费就是好几十,春游要交钱,你肯定还要带点零用钱,钱不好挣噢……”
一致性的沟通(表里如一的沟通)
当我们所想的、所感受的、就是我们所表达的、所做的时,我们称之为一致性的沟通。
当我们对当下的情境,作出负责、真实的选择——而不是逃避、愤怒、指责时,我们称之为一致性的沟通。
“真实”是一种智慧。它代表我们不是活在过去中,用旧的方式来被动回应——它代表着我们拿出智慧来作出适当的选择。
“真实”是一种勇气。它代表着我们不是回避或漠视自己的感受、而是面对它,表达它,呈现它,并运用它。
“真实”是一种信用。它让我们内心的感受、观念、能量自然地向外面流动、而不加扭曲与掩饰。一个真实的人是知行合一的、一个真实的人是言行合一的。在真实与一致中,人们消除内心的内耗并自如地运用自己沟通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