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闻书之香
闻书之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54
  • 关注人气:1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尸”、“葬”和“死”字的字源和本义

(2014-12-09 10:52:55)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七杂八
    昨天和小皮步行回家,在路上小皮和我说起“尸”的繁体字写法以及“葬”和“死”字的字义。我大致地说了一下,但由于老爸毕竟不是中文系出身的,解释得不够到位。因此,今天把这几个字的字源、字形和字义的演变大致整理一下。之所以如此郑重其事,一是从小处做起,试图熏陶小皮在知识上认真求实;二是打破这几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了解模糊而对之莫明的忌讳或恐惧心理。小皮最近比较喜欢谈一些所谓“怪谈”,我对他说,人的迷信缘于早期对自身及自然界认识上的缺乏知识;近几年,以种种荒诞无稽的“灵异”为主题的电影、小说和话题甚嚣尘上,这反映了当代很多人的无知和无聊,我对此极为反感,也极为鄙视,希望小皮做为一个生长于学习型家庭的孩子,能够崇尚理性,冲破这种无知和无聊,不要受这种风气的影响。趋吉避凶是人类文化中有积极意义的一部分,我昨天也对小皮讲了所谓“吉屋出租”这个说法的由来。但大谈“灵异”、“闹鬼”、“凶宅”等等,就是无知了。对于愿意讲理性的人,可以读一读美国著名科学家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相信有鬼神的人,也可以读一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看一看古人对鬼神之事的态度,比现代相当多的人高明多了。

是象形字。它的小篆字形像卧着的人形。这个字的本义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写为“尸”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这个字的说明是:“尸,神像也。象卧之形。”后来才有指死者身体的意义,写为“屍” ,这个字是后出现的。在古代汉语里,“尸”和“屍”本来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但古代就有人将“屍”字简写为“尸” 的。现代简化字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

“尸”的字形变化如下:

http://s5/mw690/001AwIZHzy6Of7aVhKQ54&690

“尸”字到现在有几个含义:

1. 死人的身体:尸体,借尸还魂。《礼记》说:“在床曰尸。”

2.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位,尸位素餐、尸禄素餐(尸素),尸玩(玩忽职守),尸职,尸居(安居而无为),尸居余气。

3.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是在神位前代表死者接受生者祭拜的人,大概最初尸者是卧于神位的。这是古代仪式中的一种做法,像表演一样)。《仪礼》中说:“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说,不能让身份低贱的人作“尸”。《礼记》中说,在祭祀时,可以让孙子作为“尸”扮演逝世的祖父。

后来逐渐取消了这种作法,而使用神像,或用木牌写上被祭祀者的称谓,这种木牌称为“神主牌”或“神主”。例如,“载尸以行”,意思是(用车等)载着神主牌行进,这也是古代重大活动中的一种仪式,如周武王伐纣时,在大军中用车载着他父亲周文王的神主牌,表示子继父业去讨伐纣王。

从这个意义,后来又引申出下一个意义。

4. 执掌,主持。如:尸盟(主持盟会),尸祭(主持祭祀活动)。

5. 姓氏。

  《說文解字》说:“从死在茻中,所以荐之。” (茻:mǎng,丛生的草,多种草的总称,众草。荐:草席,用草席包裹。)

《礼记》说:“葬者,藏也。” (按照《汉书》的说法,“藏”字最初通用“臧”字,后人给这个字加上了草字头。)

 《易》说:“古者葬,厚衣之以薪。” (意思是用草席当衣服将死者厚厚地包起来。按照《说文》 ,“薪”与“荛”(ráo)同义,是草的意思。)

《康熙字典》说:“上古厚衣以薪。故其字上下皆艸。” (艸:cǎo,同“草”

  “葬”的字形变化如下:

http://s13/mw690/001AwIZHzy6Of7ddq0cbc&690

   甲骨文“葬”字右部是“死”字,小篆上下的中间的部分也是“死”字。

  “死”的字形变化如下:

http://s8/mw690/001AwIZHzy6Of7fJVv9d7&690

“死”字是会意字。小篆字形中,右边是人,左边是“歺”(读为è),意为残骨,“歺”后来在篆文隶变时字形变为“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札记
后一篇:贪心算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