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拍摄于北京某小区。刘兴亮
摄
文:刘兴亮 / 编辑:孟然 /
校对:陈荻雁
01
最近丰巢因为收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反对丰巢,真的是差那5毛钱吗?还真是,但也不全是。
丰巢作为「传达室大爷」的内心存在,忽然宣布要收费了。这个从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
电商发展了20多年,快递送货上门的服务已经成为网民的习惯。现在不送货上门,扔给「大爷」也就算了,还要我付费,这个感情上接受不了。
你结束了一天辛苦漫长的工作,又花一两个小时在回家的路上,好不容易到了小区,却又要自己去快递柜取快递,如果是一袋米一袋面的,不仅需要自己扛回去,还要再为自己的「逾期」缴费。这时候,要是你,你能开开心心交钱吗?
02
这事挺有启发的。
快递柜是刚需高频,按理来说应该是互联网投资的一个非常好的热点。但是,丰巢却因为究竟应该向谁收费,以及收多少费用,陷入了困境。
好好的一个业务,被丰巢整得一地鸡毛,两头挨骂。
看来任何挑战消费习惯的商业做法,都需慎重考虑。让消费者改变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让消费者交费去改变习惯,那就是一个难于登天的事了。
5月10日,东四环某小区,居民在丰巢快件箱取快递。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03
丰巢想要赚钱,这本来无可厚非。商业公司赚钱,天经地义。但是不过脑子的赚钱,找骂是一定的。
按现行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三种:to B的,to C的,还有to VC的。To VC的盈利模式虽然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但不在讨论的范畴里。
对于丰巢丰大爷来说,自打来到这世上的那一天,就笑眯眯地说,我只收B的费用,不收C的啊,你们放心。有物业爆料说,当时进场时就承诺是给居民免费服务的。
过去的实际运行中,「丰大爷」确实只是按照快递柜大小的不同,在向快递员收费,并没有向网民收费。
04
很久以前,世上本无丰大爷。
网民网购了很多年,快递员送货上门送了很多年。如果把网民和快递员比喻成两口子的话,日子已经过了很多年,虽然两口子经常吵架,但日子一天天过下去了,而且是越过越好。
后来突然出现了个丰大爷横插一杠,笑眯眯地说,你们两口子之间的矛盾,我有个解决办法,而且不收费。于是,传达室丰大爷就开始不清不楚地存在下来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丰大爷一开始就说自己不是免费服务的,或者用时髦的说法,叫限时免费也行,说清楚,先给免三月五月,还是三年五年,然后到时开始收费,谁也就不能指责什么了。
我打个比方,大家现在每天离不开的微信,是免费的,如果突然有一天开始收费了,你会抗议不?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朝阳区天泰北双苑小区,由于收件人无法及时收货,京东物流快递员将快递放在丰巢柜里
05
我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其实羊毛都出在羊身上,我们网购的时候,很多都是包邮的,但这部分成本,肯定都算在了购买成本里。因此,今后如果在各大电商平台网购的时候,用户可以有个选择,寄存在丰巢里面。甚至还可以选择更丰富一点,比如几点到几点送货的话,寄存在丰巢柜;几点到几点的话,请送货上门。
这样既符合用户需求,又提升了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快递员支付快递柜费用的商业模式不变。快递柜使用频次的提升带来丰巢收入的增长。如此这般,「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对于用户来说,是你自己的选择,别说是五毛了,就是五块,那也得付。现在用户的苦恼是,是自己没有选择权,什么时候是送货上门的,什么时候是放到快递柜的,用户根本不知道。
而且有关部门的规定也是送货上门,这是规定。规定里并没有送货上柜这样的说法。
我觉得,无论什么原因,如果用户没有选择,而要把快递放到快递柜的话,必须征得用户同意。
在网购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投递丰巢」的话,还有个好处:你买的东西,就可以不让老公知道了,嘿嘿嘿。这也是保护隐私权的一种做法。
06
按照丰巢的说法,收取延时费是为了加快快递柜的周转。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丰巢并不是真正想收用户费用,只是为了加快周转效率。如果是这样,一向标榜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丰巢,就应该采用互联网公司的常用做法。
比如视频网站的做法。想看视频?那就先看一段广告。不想看广告?那就付费成为会员。
丰巢快递柜也可以这么做。快递逾时后,强制先看一分钟广告。而且这个广告还可以精准投放:如果买的是奶粉奶瓶之类,就放育儿广告;如果买的是学习用品,就放在线教育的广告……
不想看广告,那就付费成为丰巢的会员。
07
用后浪体来说:丰巢的想象力,无法想象快递柜的未来。
快递柜的未来,很精彩,但目前的丰巢还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