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发力移动终端,X86架构平板能否逆袭
(2013-04-04 07:56:12)
标签:
刘兴亮it |
分类: IT业●挨踢挨踢 |
2012年,全球互联网连接设备以智能终端为主,出货量达到了16亿。ARM与安卓的黄金搭档组合,在移动终端产品领域几乎占据了垄断的地位,我们对X86+Windows的Wintel经典搭档的强大似乎只停留在pc领域,如今Intel推出针对移动终端的X86架构芯片,集结联想、三星、宏基、华硕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如果说之前平板电脑是Android和IOS的天下,英特尔的X86架构平板正补齐行业短板。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期待看到的景象。
有两点要说:一是进入2013年,Intel终于发力,推出了双核四线程的Atom Z25xx系列(研发代号:Clover Trail+),采用32纳米工艺制作,整合的GPU单元也提升到PowerVR 544MP2级别,在功耗方面,Z2580/Z2560/Z2520都针对安卓系统进行了优化,Intel开发了新的固件、驱动程序和中间件,以帮助提升安卓系统的电源管理和安全性。事实上,英特尔在功耗方面也在转变角色,通过制程、工艺的提升,实现更长的产品续航时间,将Atom处理器的功耗控制到更低的水平。
有横向测评显示:虽然三星ATIV Smart PC平板电池电量仅30Wh,小于微软Surface RT平板的31Wh,且前者屏幕尺寸为11寸(1366×768分辨率),大于后者(10寸,同为1366×768分辨率),但搭载英特尔Atom Z2760处理器的ATIV Smart PC续航时间优于Surface RT。在持续网页浏览测试中,ATIV Smart PC续航时间较对手长17%;在视频回放测试中,ATIV Smart PC胜出3%。一般来说,英特尔Atom处理器的运行速度本身就要优于ARM构架的Cortex A9内核,功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另外,ARM的Cortex-A15架构在功耗表现上,已经与英特尔产生了明显的交集,优势已不再突出。
另一方面,在对PC软件的兼容性方面,X86架构的平板电脑有着得天独厚的领先性,随着Windows 8系统的渐入主流,X86+Windows的经典捆绑的威力开始显现,过去英特尔、Windows在移动端更多的是“不作为”,无论是架构还是产品阵列、产业链条的协同上,都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足够多的产品和品牌可供选择,但随着联想、SONY、三星、华硕、HP等传统PC阵营的“热闹”,X86平板将迎来一波高潮。当然,在PC软件兼容性、应用生态上,X86平板也可以继承来自于PC的优秀基因,而这恰恰是ARM平板短短几年内难以披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