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兴亮父亲刘家大院it |
分类: 随笔●随便几笔 |
父亲今年六十有六,能够在这个年龄开博,实属不易。看到子女们都开通博客了,作为一家之长,看来老父亲也不甘落后啊。作为一个名老共产党员,一名退休国家干部,父亲开博也可谓与时俱进啊。
在那个黄河岸边的小山村里,父亲仅靠着自己的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硬是把四个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在教育相当落后的吕梁山区,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那时候,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够对子女的教育有着超前的认识,直至现在,我都深深地尊敬和感激,尤其是每次回到村里看到那些哥哥们的同龄人和我的同龄人。
小时候,这样的家庭免不了会很贫穷。关于家里的贫穷,我可以讲出很多故事,从爷爷的要饭,到父亲的13岁才开始读书(读书还是拿树枝当笔、黄土当纸),到母亲的偷偷卖烧饼(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到我小时候看着同龄的一个小孩经常吃苹果时(他父亲是卖苹果的)憧憬着自己也能吃到苹果的那一天……物质上虽然很贫穷,但是精神上我们却很富有,这也是当时我们引以为傲的和后来被人羡慕的。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作为父亲的幺儿,我自然和父亲有着更加不一般的感情。我一直想动笔写写有关父亲的文章,甚至引语都写好了:“父亲的性情如家乡的黄土般纯朴,性格若家乡的枣树般坚韧,经历像家乡的黄河般沧桑。”然而每次落笔写正文时,却总是要么感觉太厚重无从下笔,要么太激动无从落笔,至今尚未形成哪怕豆腐块的文章。后来这句引语索性放到自己博客的素描里,希望自己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现在我终于不用困惑怎么描写自己的父亲了,因为父亲开博克写家史了。在父亲的第一篇博客文章《老夫开博写家史》中,这样写道:“看到我家的孩子们都在写博客,我很欣慰。刘家有幸,文化之风蔚然。多次看孩子们建的刘家大院博客圈(只对本大家庭开放,供彼此共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想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缺我刘家的来龙去脉(家史)。要论写别的,我不敢跟孩子们比,长江后浪推前浪嘛。可论起家史来,只有我最全面掌握情况,我最有发言权。于是开通博客,入驻刘家大院,拿起尘封已久的笔墨,倾吐心中情愫。对这一题材,我小心翼翼,一定全力而为之。这可是我刘家的《史记》啊,要传诸后世,供儿孙们通鉴。”
父亲平时酷爱写写画画,且阅历丰富,如今开通博客,做儿女的可谓非常高兴。一来家史可以问世,二来老父必定会有更多佳作问世,三来父亲对花鸟虫鱼、棋牌麻将之类俱无兴趣,我们兄妹也忙于工作,随着博客的开通,如果能成为父亲的一大爱好,可谓一大幸事。
随着父亲博客的开通,我们的家庭博客圈“刘家大院博客圈”可谓名至实归了。祝福父亲身体健康、晚年幸福、“儿孙绕膝、博文绕笔”!(作者:刘兴亮)
相关链接:
父亲的第一篇博客:老夫开博写家史
二哥刘继兴:欣闻老父开博
姐姐刘香芝:深沉的父爱如一弯静月
写在夫人生日之际
[刘家大院博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