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陕大峡谷:浓缩黄河

(2007-06-05 10:42:09)
标签:

刘兴亮

时尚旅游

晋陕大峡谷

黄河

母亲峰

黄河三峡

三交镇

分类: 随笔●随便几笔
注:本文刊登于《时尚旅游》杂志2007年第6期,是当期专题“黄河峡谷信天游”的开篇语。

晋陕大峡谷:浓缩黄河

  一条翻滚的大河,一道怒吼的瀑布,轰隆隆的声响,怆天恸地——相信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万分熟悉的一幅画面,那条河就是黄河,那道瀑布就是壶口瀑布。1938年,诗人光未然第一次见到黄河壶口瀑布,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开始了《黄河大合唱》的诗词创作。

  大禹治水遇险,大禹的妻子为救夫而飞身挡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其妻却坐化成黄河岸边的一座山峰——这是我所熟悉的黄河,一段陪伴我长大的民间传说。后人将禹王娘娘坐化的这座山称为“母亲峰”,坐落于我的故乡——黄河三交古镇。

  以上提到的这两幅堪称经典的黄河画面都来自同一条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作为“民族魂”标志的“壶口瀑布”在这条峡谷内,作为“母亲河”标志的“母亲峰”也在这条峡谷内。黄河所见证的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繁衍史,不管她愿意不愿意,有了文化传承的中国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在她身上。

  黄河晋陕大峡谷,北起鄂尔多斯高原,南至河津禹门口,全长700余公里,贯穿27个县市。这是在地球板块运动与地表流水冲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道地质景观,仿佛得了地脉之先一般,将最典型的黄河风貌集于一身。

  这里四季慑魂,处处动魄:春回黄河流冰,似万马奔腾;夏归黄河揭底,如惊涛骇浪;秋至黄河地啼,若洪钟大鼓;冬来黄河凌汛,犹上舞银蛇。然而原始和野性还只是晋陕峡谷的一面,从高处远眺百米余深的峡谷,黄河如黄绫般自天际飘来,河面上掀起的白色浪花,仿佛点缀在丝带间的串串珠玉。

  这样的风景又会让人不禁想起刘禹锡的那首《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雄伟的黄河峡谷,原来也可以让人体验到这般柔情。

  这条峡谷还是在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道人文景观,是浓缩了千年黄河文明与厚重黄土文化的一条历史线索,是那般让人回味,让人荡气回肠:尧、舜、禹、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千古名人来自这里,“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百年俗语来自这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著名诗篇来自这里,生动的剪纸、艳丽的农民画、高亢的信天游来自这里……

  黄河是所有中国人解不开的一个情缘,“不到黄河心不死”,这是何等的魂牵梦绕?恍惚间,满眼都是那磅礴的混浊、那雄壮的怒吼、那神秘的漩涡、那翻腾的浪花、那一粒粒黄河沙的颜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就在晋陕大峡谷的那一滩。

  刘欢的一曲《九曲黄河一壶好酒》正唱出我的心声:“一遍遍喊着你在天亮时候,一次次想起你在梦的尽头,九曲黄河一壶好酒,日日夜夜你总在我心上流……”(文/刘兴亮)

 

作者简介:刘兴亮,笔名“后土豆时代”,秉承快乐写作的“非著名作家”。上世纪70年代生于晋陕大峡谷中的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村,著有《黄河古镇三交》一书,现定居北京。

 

附图:黄河峡谷兴奋点扫描

晋陕大峡谷:浓缩黄河

注:图中红圈标注处就是我的家乡三交镇,方框中说明文字为“三交古镇:与陕西隔岸相望,有‘鼓击镇两省,鸡鸣惊四县’之称。境内的土金碛、黄河三峡、黄河母亲峰值得拜访。”

 

相关链接

   【旅行散记】柳林县黄河三峡(附16张照片)

   柳林县黄河三峡  天下黄河第一游

   柳林有三宝:黑炭、红枣、黄河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