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地研究之一二三

(2005-11-24 17:40:12)
分类: 随笔●随便几笔
甘地研究系列之一:圣雄甘地打老婆

   "甘地打老婆"?要是搁在知道真相前,谁说这话我跟谁急!甘地何许人?人称"圣雄"是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年印度从大英帝国那里获得自由,非甘地的非暴力运动不成。这样响当当的角色,怎会打老婆?
   事实上,我不情愿(甚至是极不情愿)地承认了这个事实,那是在看了《甘地自传》以后。真相如下:
    当年坚决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要举行各种活动,必需大笔经费,经费来源主要靠各界的捐助。既然是捐助,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甘地的经济情况当然就很紧张。老婆孩子要吃要喝,甘地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柴米油盐的事情搞得圣雄很烦。而甘地的结发妻子嘉斯杜白偏偏在这个时候因经济问题和甘地禁欲的事向他哭哭啼啼。圣雄发怒了,竟完全忘记了他的非暴力主张,狂怒下大兴家庭暴力,对老婆饱以拳脚后逐出家门。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可能经常发生,原因有四:第一,甘地不是喜欢打的人,想必也不喜欢打老婆;第二,甘地毕竟是圣雄,很忙,没有打老婆的时间;第三,甘地为了政治禁欲了,经常连老婆的面都不见;第四,我不愿这是真的。
   如此看来,像甘地这样的圣人,在老婆的嚷嚷面前竟然不假思索的走向了自己的宏伟政治主张的反面,大打出手,坦露出人性中倾向暴力的一面,圣人,也平常人也。
   可见,以圣人之名也未必尽做圣贤之事。

甘地研究系列之二:走出去,甘地就成为了甘地- -

                                      

   甘地之所以能成为甘地,与他曾经走出他那片封闭的故土有很大关系。
  柏拉图年轻时,充其量一个愤青罢了,除了义愤和看不惯,什么也没有,落荒而逃,走遍了亚非拉再回到希腊时,希腊得到了一个大哲学家的伯拉图,那个愤青的伯拉图的已经死去。
   甘地小时候,实在是平庸得很,学业也无法完成,离愤青也有很大的差距。他只好接受家庭顾问的建议,走,到英国去。那年他19岁,因为远涉重洋而舍弃种姓身份。就在那个叫大不列颠的半岛上,甘地广览博收,获得智慧。当他学成回国时,也没有简单照抄,而是把先进的经验与印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走上了一条有印度特色的解放道路,即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从而把印度领向了新时代。
   走出去,甘地就成为了甘地。

甘地研究系列之三:不可忽缺的前提- -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
   首先,这是印度社会特定的情况决定的。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教义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杀生。说白了,就是不提倡暴力。因此,当甘地把这一条运用到社会变革时,具有广泛的动员力。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因为对方是文明的。当初美国轰炸南斯拉夫时,为了保护一座桥,数万名南斯拉夫人躺在那座大桥上,是他们不怕死吗?不是,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会死,是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是美国,是文明的。如果对方是希特勒,是拉登,他们敢吗?
   所以,甘地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忽缺的前提就在于对方承认你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张,就在于英国人是文明的,是绅士的。因为文明,所以承认。承认了,才有了后来的成功。承认是前提,成功是结果。如果英国人不文明、不绅士,那么存在的前提也就没有了,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结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