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比赛学文化

(2008-12-13 21:04:52)
标签:

杂谈

分类: 附庸风雅

    最近,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早,为了看第六届青京赛的决赛,因为历届比赛中都会有新的角儿横空出世,比如那年的王佩瑜。而这一届比赛中,还增加了很多京剧知识的普及,非常适合我这半生不熟的戏迷学习。

    决赛从老旦起,大花脸、小花脸、花旦、小生、老生,我想最后可能是青衣了。今天晚上是小生三枚加老生若干,才知道原来自己写过的小生之笑,果然是有名堂的,乃是三种嗓音的有机结合,可以考察演员的功力和天赋条件。

    而那老生第一个出场的,唱的是《白帝城》里的刘备,那伴奏一响,分明是言派!这下子我又高兴了,因为名气最大、学的人最多的谭派,我好象从来也不是很喜欢,可能因为他们家的嗓音条件往往很差,既然老前辈有被人称为“谭叫天”的,后面几代人中,有个把真当十分的叫天。

    我喜欢听余派的,还有分不清的杨派。那天看比赛,有个老前辈在解说小花脸的时候,说到文武丑,还说到“叫小番”的噱头,我又暗暗地窍喜了一记,自己写的那一段影评看来是对的了,这一嗓子就是为了讨好观众的,属于角儿们有意识的卖弄。因为这一嗓子太BH了,只有于魁志那一声才不动声色,而张克偶尔也不见得动得上去,到了另一位“名家”那里,就半声儿,就歇了。

    好了,唱“文昭关”的,这一节实在太适合现场表演了,几乎每一届比赛都会有人拿唱,而且只要这一节唱好了,分数就极高。可奇怪的是,只要我在电视里看到人家在唱,不论是否专业,不论年龄高低,个个都唱得极好,我私底下猜测,大概不到那个级别,还不敢亮出来唱这一节的?

    “一轮明月照窗前”,我突然想起一些老的爵士歌曲,也是被无数人重复着唱。但京剧是讲究传承的艺术,那部分老戏是动不得的,一招一式都得照式照样;而爵士歌手们则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点变化。可结果是一样的,我们都会拿原唱来作范本来比较,我还是喜欢家里那盘老磁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