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堂会之: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

(2008-06-25 00:56:34)
标签:

杂谈

分类: 附庸风雅
 

    本来今天是万万不能再写东西的了,因为最近几天颈椎连到肩膀,一直不爽。可是无意间看到央视十一套放的京剧《战宛城》,就爬上来记两笔。

    此剧也是三国戏,但与其他看了又看的三国戏相比,这一出显然不怎么出名。不过,它仍然是大戏,有多个行当,包括涂着白脸的曹操、老生张绣、文丑曹安民、武丑胡车儿、花旦邹氏等。当年余叔岩、杨小楼都擅演张绣,小翠花、朱琴心都擅演邹氏;黄润甫、侯喜瑞更擅演曹操。

    故事大致分为两部分,前一折有称《割发代首》的,曹操领兵往宛城讨伐张绣,传令沿途不可践踏青苗,违令者斩。谁知行军途中,一只斑鸠惊了他自己的马,入麦地踏了青苗。曹操作势要自刎,手下当然是力劝,最后以割发代替斩首,以儆戒手下。这一来自然是大得民心,宛城一战势如破竹,其时张绣手下对他说:“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就此降了曹操。

    然后戏台一转,出来一花旦,而且还是上了年纪的花旦。这就是张绣的婶母邹氏,手捏着花帕儿,招摇过市,还上了城楼观风景。正好那曹操闲来无事,带着侄儿曹安民等东张西望,居然二人还看对了眼。过后曹安民下手将邹氏抢进曹营,当下里成就了好事。而张绣听说有不良之徒将婶母抢走,还要来打探消息,那刚刚爽歪歪地从内营出来的曹操说:“从此你我叔侄相称吧!”张绣自觉深受其辱,心中愤愤,曹操又说了句“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张绣这才讪讪地走了。

    后一折《盗双戟》,讲的是张绣对曹操身边的典韦很忌惮,就先灌翻了他,然后差胡车儿夜盗典韦的双戟。我对这一类的武丑戏不怎么爱看,总是锣鼓喧天,全是身段的表演,不唱,类似的有《三盗九龙杯》什么的。张绣既缴了典韦的械,就干脆突袭将对方杀死,然后去寻曹操的晦气。曹操毫无防备,惊惶失措,本来还想带着邹氏一起出逃,手下以“军中不带妇女”为由断然拒绝。

    邹氏此时跳将出来:“我们本来在家待得好好的,你出来就不管我了,你这个老不死的!”曹操答曰:“情况紧急,顾不得你了!”而枪法似乎还不错的张绣,杀奔出来,对邹氏言道:“你败坏我家名声,我岂能饶你……”这就是《张绣刺婶》了,戏演完了。

http://www.dongdongqiang.com/jjhp/images/013b.jpg

    之所以要特别爬上来记一笔,是因为在前几年,这样的内容肯定不会拿来演了。一些传统旧戏,眼看就真的要失传了,就因为有些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以现行的制度教育出来的学生,翻来复去地唱着的,还是那几句有限的词。成了名的都要评戏曲梅花奖,其中一个硬标准是要有新戏,于是编出些奇怪的东西来,这叫创新。所以,昆剧越来越少人听,真的成了文化遗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