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我的灰色记忆
(2023-06-28 15:32:03)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 |
七月流火,三十六年前的七月,我参加了全国高考。当时在我的母校,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事与愿违,虽然平时都在班级甚至级部都名列前茅,可是神使鬼差我发挥失常,与高考最低的目标都失之交臂。
那时天气非常炎热,考场安排在教学楼底矮的平房里,有点阴暗潮湿,当时的课桌也有点凹凸不平。而监考的老师是外校的老师,感到非常紧张。当时也没有空调,我什么也没有准备,有的同学准备湿毛巾之类。幸好,下午考场里运来了许多冰块,放在教室里,格外的凉意。
尽管如此,由于自己心里脆弱,考试前一天晚上失眠了,导致发挥严重失常。虽然教室凉意习习,可是自己大脑像一团浆糊,平时很简单的题目此时也感觉比登天还难。三天的考试对我来说感觉就像过了三年。
过去的总会过去,等考试结束的那一刻,内心就像卸下万千重担,无论是坏,歉收,是好,丰收,都终于划上了句号。绷紧的弦终于回归到了原长状态,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三角函数,什么牛顿定律等都还给老师。那几天,待业在家,父母亲也不会说我,怪我,但自己心里总有深深的担忧和无奈,因为高考成绩还没有放榜,还需要近二十天的漫长煎熬与等待。经过十来天的修身养性,终于等来了为期十天左右的夏种夏耕。
村旁的一大片农田,在炽热的太阳辐射下,越发显得生机勃勃,一番绿油油的景象。远处就是我们家的玉米,长势已经有我个子那么高了,就像我这个人一样,正是需要施化肥的时候。
在烈日下,我和父亲开始了施化肥。施化肥是很艰辛的活儿,父亲在前面用铁锨铲除一个大坑,我在后面抓上一把尿素化肥,然后用脚踩平。开始我不熟练,脸朝下,眼睛盯着大坑,尽管小心翼翼的,可还是经常碰到玉米叶子。父亲见了就埋怨怎么像绣花的,动作幅度大一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田地里潮湿,闷热,胳膊被划了一道又一道血痕,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臭虫盯。累了,伸直腰板,站着休息一下,多么希望迎面吹点凉风。早晨,傍晚,凉爽点,中午太阳当头晒,汗水流湿了衣服,衣服又在太阳爆晒下,干了,衣服袖领处晒出了微小的盐花。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随便吃点,睡个午觉,冒着高温,又要出去忙活。当时,机械化施肥还没普及,都是靠手工劳力活,田里的农作物都是靠肩膀挑,抬出来。看着父辈们的艰辛,不易的生活,有时感慨万千。这就是活生生的农村基层劳动教育,不吃苦,何为人上人。70后,是苦命的娃,当时的我们情愿在学习上吃点苦,考上大学,跳出农村,做个城里人。
平时忙于读书,脸白白净净,一副文弱的书生样,还带着近视眼镜,有时流在厚厚的镜片上是汗水还是泪水,也分不清了。做了几天,日晒雨淋的农活,人变成个小老头,黑黑的,不忍直视。
20多个日夜煎熬终于等到那一天。应该是七月下旬一天,高考成绩揭榜,邻村的一位同学约我一起回学校看看发榜。这天晚上,疲惫最终战胜了忧郁和兴奋,凌晨小睡一会儿,熬过了漫漫长夜。好在年青人体力恢复快,第二天又是好汉一条。早上跟父母说了一声,要出去一趟,穿着拖鞋,骑着自行车去了学校。
来到学校,一进校门,迅速来到教学楼的黑板前,一大群同学都在睁大眼睛看,在密密麻麻的字中找自己的名字。邻村的同学金榜题名,我则名落孙山,好不失落!其实也在意料之中的,毕竟发挥失常了。第二年我去复读了,理想没有实现还是要拼搏一下的,第二年考入师范学校,虽然差强人意,聊胜于无。
曾经的七月,黑色的七月,当时有多少莘莘学子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七月,炎热的七月,也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冒着酷暑收获满满。
现在高考改革已经非常完善,也很人性化,考试时间提前一个月,对于众多考生来说太好了,一般不用挥汗如雨进考场,能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水平。
不知咋的,每当酷暑来临,过暑假时,总会回忆,怀念那段曾经走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