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梅物语

(2023-06-28 11:54:10)
标签:

文化

生活

分类: 散文


虽然现在各式各样的水果一年四季都可以网购得到,可是每年端午节前后,宁波余姚的一位好朋友总会快递两盒当地最早上市的杨梅让先吃为快,尝尝鲜。自然我就对杨梅情有独钟,宠爱有加。

   杨梅广泛生长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民间盛传它是“江南名果”之一,有“味不减闽之荔枝”一说,更有南方果珍,首及杨梅”美誉……所有这些说法我认为都不为过,历史上因其品优质佳,曾被列入贡品,供帝王享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载: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故称杨梅。其营养丰富,味道酸甜,是夏日解暑佳果

五月下旬或者六月上旬,江南地区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这也标志着闷热的夏天开始了,杨梅便在这江南的梅雨季汲取雨水迅猛长个,点缀在一片片绿色山野中的那点点深红,煞是诱人。

北宋诗人平可正也在《杨梅》写到: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沪南荔子深。飞艇似间新入贡,登盘不见旧供吟。诗成一寄山中友,恐解楼头爱渴心。其中前两句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已成描述杨梅的范句,让人久久传诵大诗人苏东坡先是大赞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来又认为:“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这一评价,出自这位美食家之口,自然吴越的杨梅就身价百倍了,故有“吴越杨梅冠天下”之誉。

成熟后的杨梅果色红紫,果质娇嫩多汁,果味甜酸爽口,清香诱人,风味独特。果肉按色泽可分为红、白两种,尤以深红或紫红为佳。核果球状,外表面具乳头状凸起,表面看起来如一颗乒乓球,实际上是由数万根像针一样的尖刺组成,等到成熟,针也渐渐失去了原来的锋芒,变得柔和,轻轻的咬开一个,那酸酸甜甜来自自然的味道便在唇齿之间回味和古人听音乐所说的“余音绕梁,竟三月不知肉味”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年杨梅成熟之际,在友人的热情邀请下,我们也去山上亲自体验了采摘的乐趣。驱车刚到山脚下,就远远看见半山腰的树顶上有或紫黑或彤红的果子在微风吹拂下若隐若现,仿佛就像夜空中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星星,不用说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杨梅。等到走近眼前,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漫山遍野的杨梅张开了笑脸,被阳光衬的红彤彤的,一阵风轻轻吹过,像是在热烈欢迎我们到来一样,那个感觉就像孙悟空进了蟠桃园一样:惊奇、赞叹、向往,当然最欲罢不能的就是垂涎三尺。

一个个杨梅,光泽靓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红彤彤、鲜脆欲滴,众人的嘴里早已津液奔流,蠢蠢欲动,恨不能马上摘一颗入口解馋当我们爬上小心翼翼踩着云梯用手去采摘那被阳关抚摸过的杨梅,一开始还心里默念,要有风度,仪式感满满的,要有发自内心的虔诚。不过最终没能按耐不住自己的嘴馋,忙不迭摘几颗放进嘴里,等慢慢体味到鲜美的味道世间少有时边狼吞虎咽,胡吃海喝起来,全然没有一开始的矜持了。

杨梅营养丰富,味道酸甜,深受人们的喜爱。许多文人墨客更是为杨梅call,人们也可从这些诗句中闻到幽幽的杨梅香气。据史载,人称“江郎”的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是有记录的将杨梅入诗的第一人,他的四言诗《杨梅颂》称赞杨梅珍过荔枝,香超木兰,并将杨梅的色、香、味、形及生长环境、装盘品尝写得极为形象而优美:宝跨荔枝,芳轶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照霞绮峦

杨梅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其实它还可以用来泡酒吃。南方的梅农摘了杨梅酿酒喝,先将杨梅用绍兴老酒洗净过一遍,然后再放入已经灌好烧酒的瓶里密封储蓄起来,等到再次嘴馋时便开封吃几颗,好不惬意!

每年一到杨梅上市季节,我也会把三五个5斤、10斤、20斤的玻璃缸泡上几缸,到冬天喝的时候全然没有了白酒的浓烈感了,入口柔和。有一年过春节回家,我把自己泡的杨梅酒给北方老家人喝,他们齐声称赞好喝,到最后一颗颗沾满最浓烈酒气的杨梅也被吃的一干二净。因为杨梅酒还有治病的功效,谁家有人要是感冒或者发烧了,吃几个烧酒杨梅便能祛病。我也尝过那烧酒杨梅的味道,只是我不胜酒力,当杨梅放进嘴里便急忙吐掉,那浓烈现在似乎还停留在唇齿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