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峡好人沉没希望 |
分类: 杂感 |
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记不得任何一位主人公,但很难不记得这个将要沉没于水底的小城。
一开始,满船的开往四面八方的移民,满城的未来水位线的红色箭头,还有开摩托车的小伙子的记忆,他的家就在那艘船的下面。简单地交代了这座小城的宿命:已经在沉没中,还将继续沉没,直到消失。
这个小城,天天都有楼房轰然倒塌,天天都有新的废墟产生。无论是靠拆房子寻求生计的人们,还是靠暴力拆迁赢取暴利的郭斌以及手下们,当然更不用说那个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求救无门的夫妻两个了。大家的麻木都写在脸上,他们一点点可怜的生活保障,都来自为这座城市的最终沉没出力所得的报酬。
这座小城里的本地人,都清楚只要继续生活在这里就看不到什么未来。在这里寻找未来的只有几个孤立的外乡人,但他们都清楚自己的未来与这座沉没中的城市没有关系。他们要带这里的人去另外的地方,或者,仅仅是和这里的人割断最后的一点点关系。
沈红还在憧憬着未来,所以要历尽艰辛寻找郭斌,仅仅是为了离婚,为了自己的新生活。而郭斌却只能生活在现在,虽然看起来风风光光,但未来却完全无法预期。所以,他从来没有离婚的打算。
麻幺妹当年一定要回家,因为她不相信在山西会有未来。然而现在只能麻木地说一句:“那时候不是不懂事嘛!”
一个缓慢沉没的世界,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但生活却不能没有希望。
韩三明的希望在家乡的黑矿,虽然那里随时都可能是他的葬身之地,但也是他未来的唯一出路。
沈红的希望在长江的下游,她不过是这座小城的过客而已。
受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妻子也只能远走他乡了。
韩三明的工友们,虽然听到矿难危险的说法后收起了欢欣的笑容,沉默不语,但他们还是跟着韩三明走了。极度危险却还有一线希望的世界,总还是比这个完全绝望的世界更有生命力的。
个人认为,象征隐喻手法的拙劣应用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那个火箭般飞走的构筑物,片尾走钢丝的隐喻,和以前贾樟柯用过的“谁有创可贴”一样,虽然意图在于升华主题,但却让人感到小儿科得可笑。也许是中学“荔枝蜜”那一类的拙劣语文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