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在大学期间是参加活动好,还是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好的辩论。
我认为简单的说哪个好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是参加活动越多越好,还是什么都不管,专心只读寒窗书? 这确实是个问题!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捆阔大家,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原因? 还有很多的学生问我,为什么在高中的时候觉得过的好充实,而到了大学却找不到方向感,除了空虚还是空虚。不打游戏,不谈恋爱,那还不郁闷死啊!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从哪个捆阔的岁月走过来的,大家经历的每个阶段我一个也少不了。我得出的初步的答案是: 我们习惯了让“制度”这个机器按照相同的标准经过流水线一样的长途制造,最后成为同一型号的人才!在经过接近15年的“制度教育”后,我们已经懒得自己思考了,或者是不会思考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别人给我们早已设计好的成为人才的光明大道!所以当TNND突然让我们自己要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也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谁了!
看过《SHARK TALE》的朋友们一定记得当中Oscar说的一句话: Nobody loves a nobody. I want to be a somebody! 没有人喜欢无名小卒。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我们自己的潜意识里面都有成为 somebody的愿景,也就是在将来要成为“谁”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在我们面对无数成功者的讲述后的晚上彻夜难眠,我们开始谋划我们如何能像那些站在舞台上耀眼的明星那些成功,那样被人关注,那样星光耀耀?
于是是参加更多的活动锻炼组织能力,说话能力,动手能力更能接近成功,还是努力多学更多一点的知识更接近成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第一次到达美国的时候,很多的记者采访他,其中有一个学物理的记者问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先生,请问声音的速度是多少?”
爱因斯坦笑笑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我需要查一下书才能晓得”
“什么? 你一个堂堂有名的物理学家,竟然不知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记者一脸不肖
“我从来不去记忆那些书本上有的知识,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
有一个题是比较中国历史考试和日本历史考试的,大体如下
一,中国历史考试题
______ 年, 中国和日本在______ 海,发生了________ 战
争, 史称________ .
二, 日本人给他们的孩子出的试题
1894年中日发生了甲午战争,最后以北洋舰队的失败而告终.请问
1. 为什么我国能赢得这场战争? 请列举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2. 你认为北洋舰队有没有可能打败我们,为什么?
3. 如果中日再次开战,你认为哪方为赢得战争,为什么?
这就是同样的题不同的考法。我们习惯了老师们把知识喂到我们的嘴里,我们只管吃就好了,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吃的多,消化的好,才能考上好大学!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妈妈经常给我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说一个小子特别聪明,但就是懒得要死。有一次他妈妈要出远门几天,怕把他一个人留家里饿着,就告诉他吃的东西都在什么什么地方,吩咐完之后他妈妈就走了。可是过了没多久却返了回来,因为她实在不放心,于是干脆烙了张特别大的饼套在他的脖子上说,你饿了就吃饼,如果嘴前面没了,你就把饼转一下就可以吃到后面的。儿子点头答应。这样妈妈安心而去。一个星期后,妈妈归来却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那张大饼除了嘴前面的那部分,其他地方完好无损!
呵呵,讲完这几个故事,你知道哪个更重要了吗?
前一篇:我们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后一篇:写在10万点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