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七年二月初二張栻因病去世,朱熹《答呂伯恭》書說了張栻因病不起的原因
(2023-08-31 09:37:15)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答呂伯恭
人至,辱手書。得聞春來尊體益輕健,放杖徐行,又有問花隨柳之樂,甚慰。記文定本,辭約義正,三復歎仰,已送山間屬黃子厚,隸書到,即入石矣。
欽夫竟不起疾,極可痛傷。蓋緣初得疾時,誤服轉下之藥,遂致虛損,一向不可扶持。從初得疾,又緣奏請數事,例遭遣却,而同寮無助之者,種種不快而然。雖云天數,亦人事有以致之,此尤可痛耳。
熹前月初遣人請祠,至今未還,今又專人再懇,勢必可得。只俟命下,便自此便道一過長沙哭之也。《詩傳》已領《小雅》,何為未見此,但記得曾遣去,即不記所附何人。或已到,幸早批喻也。《綱目》此中正自難得人寫,亦苦無專一子細工夫,所修未必是當,請更須後也。雷頻失威之喻,敬聞命矣。諸喻皆一一切當,謹當佩服。但《小序》之說,更有商量。此人亟欲遣請祠者,不欲稽留之别,得奉扣耳。塾蒙收拾教誨,感幸不可言。望更賜程督文字之外,因語及檢束身心大要。幸甚!幸甚!子壽學生又有興國萬人傑字正純者,亦佳。見來此相聚,云子静却教人讀書講學,亦得江西朋友書亦云。然此亦皆濟事也。怱怱作此,未及詳,唯為道珍重。
在這道書札中,朱熹說張栻病故的原因有二:一是最初吃錯了藥,不應該吃梳利瀉藥,以致身體虛了。而是當時張栻累疏郡內劉姓惡霸,而以外戚故,朝廷不理張栻的奏請,因此氣急敗壞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