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之後朝廷通力將哲宗廢后孟氏神聖化,名相趙鼎卻屢次破壞朝廷的造神活動。
(2023-07-21 20:38:48)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孟氏是太皇太后高滔滔為孫兒趙煦選定的中宮皇后,前後經過一年的宮廷義理培訓,最終才選定。孟氏曾祖父叫做孟元,宋史有傳。祖父叫做孟隨,父親叫做孟在。孟氏有個哥哥叫做孟彥弼和一個弟弟(不知名字),官至開封府司勳儀曹。有幾個親戚,最有名的是宣德郎孟昌齡,在建炎元年五月初一的登極大典的赦書被起草人滕康規定朝廷永不收敘,視同六賊。但在五月初二日,由偽楚皇帝張邦昌下詔復位的宋太后孟氏,搖身一變,就成了元祐太后,滿朝文武都得叫她一聲太母陛下。但有幾個人卻拿孟氏的家屬開刀,建炎元年冬十一月,車駕南逃到維揚之後,元祐太后的兄子孟忠厚被除為從三品的顯謨閣直學士。官秩只比觀文殿學士低一點,須知,觀文殿學士一般是被除為丞相才能授予的官品。於是,劉珏、滕康、衛膚敏、汪藻、張浚、朱勝非、張守、黃潛善、汪伯彥、張瑴一齊說孟忠厚做顯謨閣直學士不妥。結果,汪藻、劉珏、衛膚敏同日被罷與祠。張瑴建炎二年五月去世,張浚建炎二年五月被黜為興元知府。一年後,黃潛善、汪伯彥罷相行遣,朱勝非在三年四月被行遣,劉珏、滕康罷官之後先後鬱鬱以終。
為何孟氏由一個縱淫失德被廢的皇后,甚至連其繼母燕氏都被斬的婦人,在紹興後便突然成神了?這是因為孟氏代表了元祐黨人子孫的利益,元祐黨人子孫需要樹立一面旗幟,引領他們繼續作威作福,棄地和金。因為在司馬光、範純仁、呂大防等人主持下,宣仁高皇帝(哲宗祖母)同意了棄地千里以賞西夏國主,以求一日之安的決策。
在元祐時期,官吏的俸祿朝廷減半發放,基層官吏裁減三分之一,榷場酒坊茶鹽交給地方土豪經營。而如果是經營戶是官戶,可以免賦稅,因此導致了國家賦稅收入銳減,一是棄地,而是裁軍,三是裁撤冗員。
奇怪的是,徽宗繼位之後,大約用了十年的時間,沿用哲宗末年所施行的紹述政治,在大觀末政和之初,國庫豐盈,錢多的花不出去。於是,徽宗便學漢武帝開邊,用童貫掌兵,向遼國開戰,試圖收回燕雲十八州的祖宗失地。又在全國各地大修道觀,又開起了花石綱,結果把富裕的兩浙鬧騰的民不聊生,私鹽販子方臘乘機聚眾騷亂,州府不能治,數月之間便自兩浙、淮南道向北方擴大勢力,嚇得皇帝把童貫從陝西調回,結果是答應與金人一起向遼國用兵的約定爽約了。
從經濟政策上來看,神宗-王安石的新法更能富國利民,而保守的元祐政治導致了積貧積弱。但徽宗良無治國之能,把祖宗二百年的江山社稷都給弄丟了。
張浚在四川用趙開主持財計,用的就是崇觀以來的鹽酒茶葉榷沽之法,雖然被人論劾,但四年間用兵不曾問朝廷要一文錢,用殘破之川陝獨立抗禦百戰皆勝之金虜。
紹興和議成後,秦檜專制,四川的榷沽之法依舊不能變更分毫。高宗甚至說,秦檜喜歡用王安石新法來治國。結果是朝廷每年收到的上供錢帛大約有六千餘萬匹緡兩,一半入高宗的宮廷內藏庫供其揮霍,一半供官俸和軍資糧餉與河渠修治救災濟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