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献研究所刊载郭齐教授《张浚佚诗文辑录》中有數篇重出,非佚文
(2023-05-10 12:37:15)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川大古籍所的郭齐教授所辑佚而成的《张浚佚诗文辑录》一文中,收錄較多的並非佚文的言論。這可能與郭教授的對於佚文與言語的認知有關。川大輯錄編撰全宋文張浚集時,這些東西應該是見過的,比方朱熹行狀,宋史全文、清編《續資治通鑑》、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等等。之所以當時的輯錄者不將其錄入,是因其為言語或者奏言而非奏疏,不能說是張浚之文,故此不錄。
此外,郭教授是篇中,錄入了好幾篇大宋中興通俗演義中的張浚奏疏,這個是存在問題的。因為是書是明代小說家之作,可信度不高,存在隨意篡改與胡編亂造之情況。比方張浚紹興六年七月奏請推恩岳雲的劄子,就是錯的。張浚這個劄子是紹興五年六月督師清剿楊么之後,見岳飛奏功名錄上沒有岳雲之名,所以特地上了一道劄子,不過那是紹興五年七月前後的事情,非紹興六年。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所錄與此不同。再如,江上諸軍精強奏,敵人渡淮北去奏,未可遂絕北使奏,言敵必皆劉豫兵奏,請重官吏親民之任奏,等等。此等言論或者奏言,都不能說輯佚有功。
當然,張浚的遺逸之文是有蠻多的,南宋末年蜀人真德秀嘗編張浚行實,輯錄了張浚的奏疏就有六百餘首。而今所存,不過區區二百於篇,亡軼甚多。還有,張浚為張守所撰墓誌銘,也有可能因張守墓碑的出土而而得以重見天日。
當然,郭教授輯佚之功還是值得稱道的。特別是自明修《永樂大典》等著述中輯佚所得,是郭教授用功至深方能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