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右相兼都督张浚绍兴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因都督府机宜文字张体纯居然不奉诏
(2023-02-25 15:24:22)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绍兴六年中,左相赵鼎与右相张浚的矛盾公开化,张浚自正月十八日奉旨率都督行府官属奉诏巡视荆襄,三月十三日又急召张浚还行在议事。因为当时参知政事沈与求与张浚不对付,已经九疏求去。张浚还阙所议之事便是要添补一名国务院副总理。先是,三月初八日,朝廷以诏赐都督府参议军事折彦质进士出身,据李心传所言,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算以折彦质为执政官,据说,自国初以来,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理等官员都是进士出身,一共只有三个:前两个大观元年蔡京因为被牵连进妖道张怀素的谋反案,蔡京为了洗脱嫌疑,要求主审官把蔡京、蔡卞兄弟与邓洵武等人跟张怀素交通的书信全部毁弃,来个查无实据,事后便让这主办官做了执政官。然后第三个就是折彦质了。折彦质是杨家将中佘太君娘家子孙,能写文章,做过《种师道行状》,还以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的名义给粘罕写过三道书札。也会作诗。因此便因赵鼎当年在折彦质幕府做过干办之类的属官,因此就要援引折彦质来对付张浚,帮赵鼎拉拢陕西籍的大将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以为己用。
三月十六日,诏以折彦质为知枢密院事,随即又以折彦质兼参知政事。但是,当时张浚不能投反对票,一则是的确无人。虽然张守与张浚关系还好,但绍兴五年自知福州召入朝不久就因与赵鼎不合自请外放,加之折彦质在都督行府也是个祸害,让他还朝去挂名做参知政事也罢。反正诸事皆由赵鼎说了算,三省六部长贰画圈盖章而已。
但赵鼎打击张浚并不到此止步,而是蛊惑台谏上章论奏张浚都督行府所行之非。比方,六月二十五日,张俊江东宣抚司掌管机宜文字张体纯被旨罢黜。
张体纯是都督张浚奏举的,理由是张体纯相应朝廷的号召,积极筹钱买官。据绍兴五年都督府提交的一份文书,文秩承务郎必须缴纳大约十万缗铜钱,相当于南宋初年的五万两银子,五千两黄金。张体纯在绍兴六年时朝廷所授是左奉议郎,必承务郎官秩要高,具体化了多少钱不清楚,史无所载。不过,张浚曾经有一份奏报,说自己在建康一代出卖官告筹集到了不少军资钱帛,大大减缓了朝廷在军饷开支上的经济压力。当然,南宋初年纳钱捐官者,不得任亲民与财计官属,比方县令、郡守、转运使、提刑等等。所议张体纯纳钱之后,张浚具奏让朝廷安置在江东宣抚使张俊的幕府为官属。
赵鼎为了不让张浚的北伐成功,一方面让折彦质与诸大将联络感情,另一方面又令兵部户部不给诸军足额划拨军资器仗。张浚深知赵鼎之谋,因此便以官诰来筹集军资军饷。但赵鼎这也不肯给放过,让所辟殿中侍御史石公揆奏罢张体纯,这样一来,谁还会愿意纳钱买官?这样就可以断了张浚筹措军资的路径。
李心传记载这事没有做考论与评价,如果不是很熟悉这段历史与张浚和赵鼎不和的前因后果,就会对此疏忽,以为并非什么大事。李心传记曰:
当时皇帝赵构闻奏的谕旨是“当如所请。岂有不容于朝廷之人,而可为大将幕属邪?”但结果是张浚在都督府完全不理会这道罢黜张体纯的诏旨,把张体纯招到都督行府中做了幕僚。因为,张浚认为,如果张体纯因石公揆之奏而罢黜,朝廷白拿他家的钱帛,会导致江东富民之家不再给资助国用。须知,一名士兵日费朝廷军饷钱百文,体纯家即便是只给了十万缗,一缗钱即一千文,也够百万将士一日之用。当时朝廷江东南在籍兵员不过十余万,体纯一人就给十余万官兵十日所需军费,朝廷有何理由无故罢黜张体纯?赵鼎的计谋就是要让张浚替朝廷背负卸磨杀驴的恶名,使其以后无法筹集军饷。
这事后来皇帝曾经当面与赵鼎张浚折彦质三人提过,不过是某个州县向朝廷奉献了一笔钱助军。皇帝赵构表示不要随便乱拿人家的钱,一定要问明出处。诸如此类,但史书不曾记载朝廷就此追责张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