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怪哉!被《岳飞传》作者斥为奸相的张浚,却被岳飞孙子誉为中兴第一忠臣

(2023-02-24 13:09:18)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关于岳飞绍兴七年被罢兵柄一事,有研究者认为是丞相张浚作怪,屡言岳飞旨在并兵要权以牵制朝廷,另有一种说法说是出于秦桧的进谗。但岳飞的孙子岳柯认为是秦桧作怪,李心传对此的态度不明朗,但在岳飞绍兴七年四月十一日前后与丞相张浚在都督府协商其淮西军名将之事后,曾上疏以议与宰相不合而弃军步归庐山岳母墓左,乞解军事以持余服。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考之,岳飞此举是旨在否定张浚北伐刘豫的举措。这在当年春上张浚奉旨召四大帅于龟山会商时岳飞的意见。当时四大将唯有韩世忠主战,张俊是战守皆可,一切听都督之意,刘光世主守,岳飞则坚决否定不可与刘豫战。因为岳飞是个讲义气的将领,左丞相赵鼎于岳飞有举拔大恩,赵鼎因反对张浚的捍御刘豫大军,弃淮守江,而车驾避寇于建州,待事定之后再还江东。但不巧的是,杨沂中、刘锜、王德等未被赵鼎蛊惑的少壮派将士勇战,一举击溃刘猊,而江东的刘麟与淮西的孔彦舟亦因此急忙弃辎重北遁,因此高宗对于赵鼎的举措十分不满,便将其罢相,令张浚独相。而岳飞也因此嫉恨张浚,听从赵鼎的蛊惑,不欲张浚再度成功,以便能够迅速復相。

四月十七日,朝廷接到岳飞十六日的奏疏之后,便委托兵部侍郎张宗元赴湖北监军。当时岳飞军中的粮草转运使薛弼本来已被授他职尚未赴任而已,因此便联络岳飞爱将、当时正休病假的张宪与张宗元一起赴岳飞军中安抚。而担任右司谏的陈公辅在张浚离开行在赴淮西抚师时紧急请对,劝皇帝不要对于岳飞的无礼违法之举深究。但在五月初,诏遣岳飞军中的幕府官属王贵和朝臣李若愚赴庐山还职,否则二人将被问罪处斩。

五月初九日,张浚自淮西抚军还建康行在,与皇帝赵构在淮西军名将一事大吵一场,张浚结合朝臣所言王德不可以为淮西军都统制的意见,要求皇帝赵构收回对于王德为淮西军都统制的任命,而皇帝不肯,张浚因此请告不朝者数日。后来双方各让一步,皇帝同意了秦桧、沈与求等人关于任命郦琼为副都统的建议,而张浚也得过且过,就此不管军中之事。

李若愚王贵到庐山岳母墓左见到岳飞之后,李若愚将岳飞大骂一通,但岳飞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一连六天,李若愚、王贵皆造膝以请,最终听说了朝廷以兵部侍郎湖北宣抚判官张宗元权湖北宣抚使之后,岳飞才发觉事情不对头才肯跟随李若愚、王贵往诣行在。六月初一日,岳飞入见丞相张浚,张浚责以岳飞不待报而弃军擅离职守,因此岳飞低头无语。李心传在记载这事时这样说:

六月辛卯朔,岳飛入見。初,飛請解官,未報,乃以本軍事務官張憲攝軍事。張憲在告,而權宣撫判官張宗元命下,軍中籍籍曰:“張侍郎來,我公不複還矣。”直寶文閣、新知襄陽府薛弼在武昌,未上,請張憲強出臨軍。張憲諭群校曰:“我公心事,參議必知,盍往問之。”群校至曰:“張侍郎來,由宣撫請也。宣撫解軍政未久,汝輩乃如此,宣撫聞之且不樂。今朝廷已遣敕使起複宣撫矣。張非久留者,眾遂安。”

帝命參議官李若虛、統制官王貴詣江州,敦請岳飛依舊管軍。如違,並行軍法。若虛等至東林寺見飛,具道朝廷之意。岳飛堅執不肯出。若虛曰:“相公欲反耶?且相公河北一農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柄,相公謂可與朝廷相抗乎?公若堅執不從,若虛等受刑而死,何負於公?”凡六日,岳飛乃受詔,赴行在[1]

張浚見岳飛,具道帝所以眷遇之意,且責其不俟報,棄軍而廬墓。岳飛詞窮,曰:“奈何?”張浚曰:“待罪可也。”岳飛然之,遂具表待罪。帝慰遣之。將行,帝謂飛曰:“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所以複令卿典軍,任卿以恢複之事者,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岳飛得帝語意乃安。至是,遣敏求來奏事,委曲感恩,云:“非官家保全,何以有今日?”翌日,帝以其語諭輔臣,秦檜見岳飛舉止,已有忿忿之意矣。

丁酉(初七日),岳飛用丞相張浚言,上疏引過自劾。詔放罪,慰諭之。


        但是事情并未就此完结。朝廷虽然不追罪岳飞,但并未復岳飞的军职,湖北宣抚司仍由兵部侍郎兼权湖北宣抚使张宗元代领,而是直到秋七月初七日方遣属官王敏求来奏事谢恩。之所以迁延久之,而最终得以復官,是因为六月十九日皇叔开府仪同三司光山军节度使赵入见并为其求情。皇叔与赵鼎岳飞是同盟,皇叔地四子赵不尤绍兴五年得中武举状元之后就一直在岳飞麾下效力。赵不尤虽然也有点勇武,但因张澂之举而初知名,但若说举国武功第一,则恐言过其实。但因绍兴五年是赵鼎为丞相,所以,谁做状元,都得看赵鼎有无意见。因为当时丞相张浚已无实权,被秦桧、沈与求架空,将改变以兵战取胜收复中原为积极请和于大金,得到金熙宗的册封,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皇帝。

         由此看来,这一年中岳飞的起伏,岳飞的孙子岳柯不认为是张浚使坏,而是张浚暗中保护了岳飞。民国年间《岳飞传》作者无知浅薄,故此才会如此胡说八道。

[1]李心傳原註:此亦據徐夢莘所記修入。據《林泉野記》,《中興遺史》,《岳侯傳》皆稱上詔飛赴行在,諭遣還軍,而日歷全無之。按:此月戊辰,上宣諭輔臣有云“飛臨行時,朕明諭之云云”,則飛嘗入朝,審矣。據陳公輔四月間所奏亦云:“陛下且當與飛反複詰難”又云“俟張浚自淮西歸,當明著劉光世之罪,以警諸將”,以事考之,則詔飛赴行在當在張浚未往淮西之前。飛還武昌,當在張浚既回建康之後,但未見本日耳。今因王敏求奏事,遂並書之,當求他書參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