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南轩集提要》,四库馆臣为何要严责朱熹门人大失朱熹之意?
(2022-10-27 07:39:57)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四库提要张栻南轩集与它处提要有所不同的是,馆臣所提示的不是张栻文集的内容,却对张栻文集的编者朱熹及其后代门人多有指责,谓其不明先儒之宏博宽怀。张栻与朱熹的通信最多,其中商榷学问,互相发难,有共同进步之意。但后世儒生为了维护朱熹道学正统的地位,往往大失先儒之旨,因此四库馆臣在编撰提要时,竟然特地罗列张栻指求朱熹学问心气不平之者数条,一一列举之。
朱熹与张栻的学问当时在伯仲之间,朱熹说张栻的学问得自天成,而自己的学问则是日积月累而成,因此颇为羡慕。可惜天不假张栻以年,半道崩卒,未能竟其事业。
我读张栻集,认为张栻的理学,所追求的天然物理,也就是天地万物变化之理,含有众多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体力学、宇宙学的合理因素,这与印度大乘佛教中的关于宇宙自然的思考及其推论具有同源性。但朱熹的理学则与其有异,朱熹理学在先儒的基础完全形而上了,丢弃了先儒对于物质世界的终极思考的内核。
四库张栻《南轩集提要》云:
栻与朱子交最善,集中与朱子书凡七十有三首,又有答问四篇,其间论辨,龂龂不少假借,如第二扎则致疑于辞受之间;第三扎辨墓祭中元祭;第四札辨《太极图説注》,第五、六、七札辨《中庸注》;第八札辨《游酢祠记》;第十札规朱子言语少和平;第十一札论社仓之弊,责以偏袒王安石;第十五札辨胡氏所传《二程集》不必追改,戒以平心易气;第二十一札详论仁之説有流弊;第四十四札论山中诸诗语未和平;第四十九札论《易説》未安,是从来许多意思未能放下;第五十四札规以信隂阳家言择葬地;与胡季随第五札又论朱子所编《名臣言行录》未精细,朱子并录之集中,不以为忤。又,栻学问渊源本出胡宏,而与朱子第二十八札谓胡寅《读史管见》病败不可言,其中有好处,亦无完篇。又第五十三札谓胡安国《春秋传》其间多有合商量处,朱子亦并录之集中,不以为嫌,足以见醇儒心术光明洞达,无一毫党同伐异之私。后人执门戸之见,一字一句无不回護,殊失朱子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