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嚴重低估的紹興四年冬江淮東路宣撫使韓世忠與知樞密院事張浚聯手捍禦淮東之功勞

(2022-09-16 10:12:43)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紹興四年春,金人諜知川陝宣撫使張浚與參謀官劉子羽等一行被召還之後,便聯合偽齊劉豫分道大舉入犯四川。金人與吳玠兄弟在入蜀關隘仙人關相遇大戰,結果被吳玠兄弟阻止,未能成功入蜀。但這時金主完顏晟病革,秋七月,偽齊皇劉豫聞南宋朝廷遣使請和,以為如果宋金和議成,自己便會為金人所棄,因此乃用羅誘之議南征趙宋,並請金主發兵相助。於是金主詔大臣會議。一向主戰粘罕認為此時有西北西夏人為患,國中又遇旱災糧食歉收,不如先解決掉西夏問題之後再行南征。但老謀深算的左都監軍撻懶覺得是一個好機會攫取兵權,一則是劉豫因撻懶之薦得為齊皇之後不再尊禮撻懶,轉而只認粘罕一黨,如希裔、高慶裔等,因此聯合負責陝西的宗室大臣宗輔(金世宗生父)主張南北皆用兵。於是金主接受了撻懶、宗輔的建議,徙右副元帥宗輔為左副元帥主管西線戰事,以左都監軍撻懶權右副元帥主持南征。又以宗弼曾經領兵南征,故此以宗弼為左都監軍領兵南征,金主下詔金偽各以精銳五萬兵分道南征,且詔國內不得以簽兵為代。劉豫以其皇太子劉麟為帥。金偽分工則是宗弼領金兵從東道南征,劉麟則從淮西進伐。

諜報之初,朝廷不以為意,以為金人不過是乘機要挾多得歲幣而已,故此在八月中急召魏良臣、王繪為使臣奉表使金,臨行之前,宋高宗給魏良臣、王繪作了詳盡的應答指示,並且,據朝廷侍從宰執的猜測,認為皇帝趙構為了和議可成,可以不較歲幣多少,即便金帛五十萬也可以答應其要求。並且要求使臣絕對不要與金人爭論,一定要卑辭為請。但在二十六日陛辭之際,浙東宣撫使張俊來奏事,告訴魏良臣、王繪說,金人入犯之師已經過了南京(今商丘市境內),克日臨江。

魏良臣王繪十月初七日行抵鎮江之後,韓世忠沈晦等接到了朝廷聖旨,意即命韓世忠宣押魏良臣、王繪克日離境赴偽齊。二人十二日抵達偽境之後,韓世忠親自領兵乘其不備打了一場小勝仗,雖然韓世忠自己也險些被金軍捕殺,但因麾下拼死相救方得脫險。不過,金萬戶對自己被韓世忠偷襲一事大為光火,幾乎要殺掉二位宋使臣。也因為如此,魏良臣南歸之後在朝廷大哭,說朝廷待使臣無禮。

魏良臣、王繪十一月十九日和二十六日分兩次見到了撻懶。撻懶提出的要求是趙皇可以繼嗣,但大金給他的地盤在建州以南,只能是一個小國。另外,因為軍興,趙皇要給軍賞數千萬兩白銀。並且,撻懶威脅魏良臣、王繪說,大金國有四十萬大軍,分四路南征。這就是朱熹《張浚行狀》中所言金有長平之眾的來源。

但是,宋史對於這一些內容都未予記錄。以為金人因金主病革且軍中無糧而自行退兵。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以及徐夢莘《北盟彙編》都強調的是金人因嚴寒無糧而自行退兵,不言及韓世忠張浚對金人的威嚇與震懾才致金人自退。如果換成劉光世應對金兀术,則效果絕不相同。金人豈不知江北無糧,而江南則有大量的軍食可取?單單是要糧的話,揮師過江即可。

金宗弼與麾下大將韓常曾經一敗於韓世忠,數敗於張浚吳玠之軍。所以才有張樞密來鎮江約日會戰,宗弼便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懼井繩之感。如果督師的不是張浚,主將不是韓世忠,金兀术絕不肯輕易退師北遁。

難度之後,趙宋遵順宰相之位不以賞功的國策,但張浚方從福州罪籍中起復不過三個月,紹興五年二月十一日便有詔張浚為右丞相。可見,當時高宗對於這次能夠讓金人不戰而退,國家不費而國境得全,行朝無須避寇海上,還是大為讚賞的。可惜後來為了打擊張浚的聲譽,故意不以此為功,以致後世真以為是金人自退。

不過,李心傳《系年要錄》記錄了侍御史魏的一道奏疏以及當時在平江的臺諫侍從官十二月初二、初三、初四日的一些活動。李心傳雖然未言緊急請對所言何事,但從“以敵騎臨江故”言之,大率是行朝當退避之類。

初二日,王繪即乞致仕,許之。既而,丞相趙鼎召魏良臣問金偽合兵四路之兵員數,魏良臣曰:“此副使為吳郎中言之,若所聞審的,則必奏陳。”而侍御史魏矼亦言:

朝廷前此三遣和使,而大金繼有報聘,禮意周旋,信言可考。頃複專使尋好,未有釁隙,茲乃偽劉父子造兵端,本謀窺江,初無和意。使人未見國相報書,來自近甸,此而可信,覆轍未遠。今大兵坐扼天險,援師艤舟上流,精銳無慮十萬。彼偽劉挾金為重,簽軍本吾赤子,人心向背,久當自攜。持重以待之,輕兵以擾之,吾計得矣。

昔曹操降劉琮,得其水軍人船,合八十萬,徑下江陵,吳之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巳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不如迎之。”獨周瑜引兵,與劉備並力以逆操,敗之赤壁。今劉豫挾金以叛,視操孰順?敵眾深入澤國,視操孰強?而岳飛在江西,吳玠在秦隴,形勢又孰得?更欲聽其詭計,惰喪士氣,拱手以受其弊,非臣所喻也。

昔新垣衍說趙帝秦,魯仲連折之,有曰:“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秦軍聞之,為卻五十里。”臣久誦斯語,不勝憤懣。惟陛下為宗社生靈之重,仰順天意,俯從人欲,飭勵諸將,力圖攻守。

帝甚納其言。

魏的這道奏疏以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為言,大意是朝廷不必擔心。不過,疏中並不以韓世忠張浚在江東捍禦為言,但謂岳飛在江西、吳玠在秦隴,可見當時朝廷真的擔心韓世忠能否抵擋得住。畢竟建炎四年四月韓世忠雖然抵擋了一陣子,但終究還是全軍覆滅,被金人全軍北歸,所以才會有這種擔心。不過,在金兀术看來,過江他也是不願意的。可見,韓世忠、張浚聯手抵禦金人的這場一觸即發的大戰消弭於無形之中,韓世忠、張浚居功甚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