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隆兴二年四月罢相与郡加赐食邑,为何朝廷却颁敕给保信军官吏军民僧道耆寿?
(2022-07-04 19:01:22)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隆兴二年四月,因汤思退受太上皇帝派遣,设计排挤主战的右丞相兼都督江淮东西屯驻军马张浚。三月初孝宗有旨令张浚巡边,张浚虽然心知出朝将被排挤构陷,但君命如此,不得不爾。四月初八,有旨罢都督府,随即张浚被召入觐,又罢相与郡。但张浚坚辞与郡,而以年高疾甚请致仕归养,停迫国门而不肯入都,五月中方得旨见许。之後便离开行在,打算还潭州城南妙高峰旧宅居住。行次餘干,引疾暂借他人居所修养,以期秋凉之後南行。可惜一病不起,八月二十八日晚薨逝于江西余干。
朝廷加张浚食邑,本来颁一道诏书给张浚,并在户部存底,以便拨付相关银粮就可以了。可惜的是,不见朝廷有颁赐给张浚的加食邑诏书,却只见洪适所草敕保信军官吏军民僧道耆寿的诏书,旨在说朝廷对于张浚有恩。问题是,朝廷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其实,据我考证,朝廷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不得已。以前我读朱熹的《张魏公行状》,里面有关张浚起復之後,庐州扬州等地的敌人都相继退去,不敢滞留淮甸,以为是朱熹的夸大不实之词。但读过这道敕令之後,终于明白行状所言非虚。
据王之望《汉滨集》所收几道奏疏可知,张浚罢相与祠之後,朝野士庶皆对此举措非常不满。首先是一个名叫“红巾”的民间组织诛杀了四个金帅仆散忠义遣来讲和的使臣,然后把朝廷写给仆散忠义的回牒送回了建康。
其次是张浚所招纳的归诚人韩玉和曾经向李显忠投降的前辽国贵族当时担任金国屯驻宿州的将官的萧琦,基本上不与王之望等人接触,发怨言说朝廷罢免张浚是绝对错误,甚至有不逊之言。韩玉和萧琦只与张孝祥交谈,使得钱端礼、王之望的工作无法开展,不得已向朝廷诬奏二人的问题。
第三是汤思退被罢相之後,张观率七十二名太学生伏阙请诛汤思退、尹穑、王之望,又将洪适等人赶出朝廷。结果是汤思退被罢,而王之望因为太上皇帝出面保护而被留下来做了参知政事,洪适做了宰相。
为了安抚合肥等边境的官员、将帅、僧道以及年老德馨之人,故此才有此一举。加赐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其实不多,但与张浚同年的参知政事张焘,至死也只得到朝廷的三百户实封的封赠,所以这对于一般的官员而言,还是一份不错的待遇。朝廷这样做的目的是安抚前线支持张浚的官员军民,让他们不要起来闹事。
洪适对于太学生要求将自己赶出朝廷非常恼火,写了一道辞免翰林学士之除的奏疏,谓要求用陈康伯、陈俊卿、张栻者是张浚之同伙,称他们为死鬼张浚之当(很恶毒的一句话)。
张浚罢相的表面原因是王之望、洪适、尹穑和孝宗的儿媳之父钱端礼的进谗。
但士大夫都认为洪适一家子都受过张浚的恩惠,结果是恩将仇报,所以洪适才会如此恶毒攻击他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