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史陳俊卿傳》謂竊聞讒言張浚陰有異志,陳俊卿所聞張浚有陰有異志來自何人?

(2022-06-18 06:37:07)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军事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廢盟傾國南征,朝野皆上疏朝廷,請用金人所畏懼的張浚和劉錡二人來捍禦。而李心傳《系年要錄》為舊大臣惟張浚劉錡為積毀所傷,故此朝廷不敢用。後來,劉錡自荊南府守臣徙鎮鎮江,而以朝廷所信賴的韓世忠、劉光世之子分別為李顯忠與劉錡所鎮守的附近要郡以為防範之舉。劉光世子劉堯仁防範李顯忠,因為李顯忠所領的部署多是前淮西宣撫使劉光世部將所領。而淮東則是前宣撫使韓世忠的鎮撫之所,用韓世忠之子去領附近要郡,高宗的用意很明顯:對這兩位大將幾乎不信任。所以才有了三十一年八月初七廢掉竟敢公然說要殺掉劉錡的寵妃劉氏,後數日,又把倖醫王繼先給外放到福州,抄沒王繼先之家,並將所抄得的財寶用為軍賞。不久之後,劉錡果然得病,八月十五日劉錡自鎮江徙鎮揚州時,劉錡已不能騎馬,不能進食,只能以市場所僱用的腳夫將自己放在擔架上,抬到了揚州。然後,劉錡到揚州之後便不能披掛上陣了,直到三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死於臨安郊外驛館馬厩。死因是吐血不止於不能進食。如果以宋代的醫學來進行診斷,劉錡是慢性砒霜中毒致死。與六百年後的法國元首拿破崙的死因相似。

劉錡病革不能戰之後,朝廷方肯以張浚判潭州。揚州失陷,王權棄鎮淮西逃歸採石,而建康危在旦夕時,唐文若為高宗建三策,一是下詔親征,二是遣大臣督師江淮,三是起用張浚。就起用張浚一事,高宗有過猶疑,但還是起用了,不過在起用張浚之前三日,先以湯思退為行宮留守,以楊存中為御營使護駕巡幸建康。之後,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奏明劉錡垂死並請罷劉錡兵柄的奏報傳到行在之後,高宗才以張浚判建康。

問題是,陳俊卿奏乞起用張浚的奏疏,其本傳中所記是在三十一年六月初,而非冬十月金人過江之前危急時刻。本傳上說:

時災異數見,金人侵軼之勢已形。俊卿乃疏言:“張浚忠藎,白首不渝,竊聞讒言其陰有異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論,為其忠義有素。反是,則人將去之,誰復與為變乎?”疏入,未報。因請對,力言之,上始悟。又言:“內侍張去為陰沮用兵,且陳避敵計,搖成算,請按軍法。”上曰:“卿可謂仁者之勇。”除權兵部侍郎。

奇怪的是,陳俊卿以敢言著稱,比方對內侍張去為的論劾,對湯思退的論劾,都毫不避忌。然獨於讒言謂張浚陰懷異志的來源不曾交代。如果這個流言來自湯思退或者張去為,陳俊卿不會將此作為湯思退、張去為的大罪來加以論奏,可以將其構陷勳臣而歸罪之。雖然湯思退是宰相,但如果加以構陷勳臣之罪,則國家幾十年的來勳臣子弟部屬必將群起而攻之,對於陳俊卿的名望而言必定有所助益。然而陳俊卿並未言及之,由此可以推知,這個張浚陰懷異志的讒言必非源自湯思退張去為。

孝宗繼位之後,史浩為參知政事,力主陝西棄鎮,以為陝西十三州三軍是國家的雞肋,食之無味,反累國家消耗軍費。但張浚陰懷異志的讒言史浩是知道的,陝西吳璘是張浚一手提拔的,劉錡雖然死掉了,但荊州的吳拱與陝西的吳璘都是張浚的門人故吏。淮東的邵宏淵與淮西的李顯忠與張浚並無過節。邵宏淵曾是岳飛部將,紹興七年二月隨岳飛護駕行幸建康。韓世忠之子韓彥直在張浚宣撫司,如果陝西吳璘不除掉,張浚的實力天下誰能制之?所以史浩力主棄鎮並非己意,不過是承太上諷諭而論之。而李顯忠邵宏淵符離兵潰之後,朝議要殺掉張浚,也就是陳俊卿奏疏中所言“罷張浚都督重權而置之揚州必死之地”。而北伐之事,張浚累疏不宜用兵,李顯忠行狀謂其子親受御旨打到南京,都與張浚無關。也就是說,朝廷對張浚的疑忌之心始終未曾消除。而因為史浩在當時史官筆下是個破壞北伐復仇的奸臣,所以對於史浩在隆興元年七月上疏孝宗謂張浚忠謹,不能因小小的挫折便廢棄大臣,孝宗才復以張浚為都督的進言忽略不論。史浩的這則奏疏表面史浩並非是張浚陰懷異志的源頭。而真正救下張浚的,不是王十朋,也非陳俊卿,而是史浩。

吳璘棄鎮之罪,當時天下無人敢論,就是這個原因。倒是史浩因為這事以及反對並阻礙北伐,讓孝宗給流放了十三年。直到史浩七十好幾了才重又起用為相,不過,史浩再相不過幾個月又給孝宗罷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