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俌《龜鑑》:彼秦檜何人也,再入相位,投置張浚而不之救,搖撼趙鼎而不知恤

(2022-06-17 07:23:1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何俌是徽宗時宰相何執中之裔孫,孝宗時官秩工部尚書。其所撰《中興龜鑑》大皆評論中興兩朝大事之曲折,屬於掌握第一手史料而作的一部史評。紹興七年八月張浚罷相投之蠻夷,紹興八年趙鼎解相,何俌論秦檜這人冷血:“彼秦檜何人也,再入相位,投置張浚而不之救,搖撼趙鼎而不知恤。

那麼,何俌的這段論述而考之,則當時張浚罷相流郴州,不全是趙鼎擠兌,而是出於帝意,而秦檜之過是不肯為張浚一言以救之。其後趙鼎被罷,史傳謂秦檜擠兌,而何俌卻說也不是完全出於秦檜之意,而是責怪秦檜不肯對趙鼎處境有同情之心。而堅持要流放趙鼎致死的,似乎也不是秦檜而是高宗。

問題是史官為尊者避諱而歸過臣下,今天是否該正本清源還是繼續為宋高宗避諱而諱言其過惡?桀紂之過惡,孔子不曾諱言;宋高宗之過惡,當世史家是否仍然當為其諱言?

何俌《中興龜鑒》

彼秦檜何人也,再入相位,投置張浚而不之救,搖撼趙鼎而不知恤。同和議者用,背已言戰者斥。戊午集議,問之廷臣,廷臣以為不可;問之將臣,將臣以為不可。上自宰執,下至侍從、台諫,內而卿監、郎官,外而監司、郡守,皆以為不可。王倫妄誘金使,移書悖慢,且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而吾國含垢茹恥,略不知校。澹庵胡公至欲揭檜首於槁街,而新州之行,志士飲氣。他日,韓世忠有伏兵洪澤,劫金使以壞和之謀;晏敦複不以身計誤國,有到老愈辣之性,竟亦不能以沮成說也。范如圭有曰:“檜不病狂,奈何為此?”檜盍亦知所反矣?

夫以盈庭分議,竟不能奪一檜之議者,其為說亦有二焉:其一則倡孝悌之說,足以動人主之聽;其二則立三日思慮之言,有以堅人主之心。嗟夫!秦檜倡和議而藉口於孝悌,是以蔡京欲行紹述,而借繼志述事之說無異也。秦檜欲議之不搖,而要君以三日思慮,是與安石欲行新法,而要君以講學術之說無異也。然而天聽俯順,群議莫移,蓋亦有說云耳。彼諸公之疏謂梓宮不可還,而梓宮之還有日矣;太后不可複,而太后之複有期矣;陝西、河北之地不可得,今可得矣;謂敵不足信,今可信矣。此檜所肆行而無忌憚也。孰知粘罕、達蘭之奸計哉?彼以陝西歸我,正所以分吾川蜀之兵力也;以河東歸我。正所以斃我東南之事力也。我以艱難理之,彼遲以數年而收拾之,猶外府也。何其不慮及此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