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初八虞允文採石大捷,周必大《親征錄》對此記錄卻不以為然,為何?
(2022-04-29 12:42:08)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紹興三十一年虞允文採石大捷,阻遏了狼主完顏亮試圖自淮西過江辱踐江東的舉動,宋高宗對此甚為滿意。後來虞允文拜相,陳俊卿被罷後不久,臺諫論劾虞允文的一些不當舉措,高宗仍然訓諭孝宗曰:“虞允文採石大捷時,某人何在?”意味虞允文振救了整個行朝。甚至於李心傳在系年要錄中對於李顯忠行狀說李顯忠在採石之戰中有勞,被李心傳斥為胡說,理由是當日李顯忠還在蕪湖未到採石。在當時一些文士的記傳中,對於虞允文的功勞有所稱頌,但顯然被誇大了其戰果。這當然符合王權部屬將士的利益,如張振、王琪等。王琪是王德之子,也算是少見的將門之後,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楊存中等人的子孫都轉為文職官員不同的是,王德之子王琪一直在軍中為將。
這事實上也有些令人不解。虞允文是紹興二十四年登第,與楊萬里、張孝祥以及秦檜之孫同年,而周必大是紹興二十一年進士及第,紹興二十七年又舉博學宏詞科,算是雙料博士了。而到紹興三十一年時,虞允文已經成為從四品的中書舍人,而周必大卻不過是官拜太學錄,大體上是太學裡面負責評閱太學生文章並登記他們成績的一般官員,當然,秦檜在早年也做過太學錄。不過,周必大與虞允文相比較,虞允文顯然走後門當大官,不曉得是外戚的關係還是內侍的關係。
周必大在《親征錄》中記錄的採石大捷是這樣子的:
十二月庚辰(十二日),採石捷書聞。初,金兵雖勝,視瓜州江濶難渡,而採石淺狹,且朝廷方以李顯忠代王權統金陵之師,亮意其號令未定也,以此月八日、九日,親執旗皷,督細軍臨江,而聚所掠之舟,宻載甲士南渡。會漁人牒知其期,走白顯忠及虞允文,亟命舟師逆之。虜舟雜以木筏,又其人不習水。我以戰艦乘風衝擊,賊兵皆溺死,亦有數百人已登南岸者,允文激勵士卒,殊死闘,盡數殺之,不然幾殆。
至於狼主完顏亮棄淮西走淮東瓜洲鎮,一則是虞允文等捍禦有勞,二則是畏懼李顯忠之來。李顯忠紹興九年曾經活捉金陝西都統二太子斡離不,本來李顯忠打算帶他到江南來投拜朝廷作為覲見之禮,後來斡離不發誓不再讓金兵追他,才同意釋放他。言傳狼主下令謂軍中有說李顯忠名字者死。所以一見李顯忠約日過江與戰的親筆書,便匆忙於十二日動身,親率大軍赴淮東去了。
周必大是南宋文壇上的旗手,與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等人唱和,而周必大自己也官至宰相,所記必不為虛言。而且,周必大也是張浚同年周建利之子,所以周必大與張栻兄弟十分交好。周必大隆興元年四月初曾以年侄之禮拜謁張浚,並於張栻定交,周必大的人品也未見有何被責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