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張浚喜歡唐代韋應物詩歌?平江府教授崔敦禮《韋蘇州詩集序》如是說
(2022-03-28 09:48:17)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乾道初,河北人崔敦禮為平江府學教授,因平江府舊稱蘇州,唐時京兆韋應物出守蘇州,其後白居易大力推崇韋應物之詩歌,因此韋氏詩歌在晚唐之後名聲漸響。宋興,眉山蘇軾奉守蘇州,對前輩韋應物製作亦大加推許。建炎二年六月,張浚擢為禮部侍郎,於是從舅計有功,摯友馮轓皆自蜀中來附。建炎三年正月,金虜突然南下,行朝匆忙過江難逃。二月中,朝廷以禮部侍郎兼御營參贊軍事守平江,故此於公務之暇,有機會與親舊從容論詩文。張浚張浚從舅計有功深於唐詩,嘗作《唐詩紀事》八十一卷,於唐代詩人掌故深有研究。於是乃命府學教授篡編韋蘇州史紀。當時文物有限,因此據乾道初年府學教授崔敦禮所作《韋蘇州詩集序》,謂詩集共收詩歌三百餘首,而今人陳尚君先生所補輯而成的《全唐詩》韋應物詩歌有五百四十九首。其詩歌雨一字便出現過117次,寒字出現過103次,足可見韋應物守蘇州時江南氣候轉為寒濕,是典型盛唐末年至中唐的氣候。崔敦禮《韋蘇州詩集序》曰:
《 韋蘇州詩集》十巻,並續添七篇,大丞相觀文魏公守平江日命教官所校也。自大雅声闕,作詩者並驅爭馳其才思,風韻固不可一槩,惟自優遊平易中來,天理渾融,若無意於詩者,此體最為髙絶。韋蘇州以詩嗚唐,其辭清深閑逺,自成一家。至歌行益髙,古近風雅,非天趣雅澹,稟賦自然者,不能作。至今觀其逢楊開府詩,云“朝持摴蒱局,莫竊東隣姬”,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武皇升僊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乃少年豪縦之人耳。按蘇州在廣徳中已為洛陽丞,去武皇升仙才嵗餘,當時作詩,尤稱絶唱,豈初識字,把筆學為者?又,《廣徳中洛陽作》云“生長太平日,不知太平歡;野居云結髪,累辭秩”則其少年在太平時,本自恬靜。至作漢武帝詩,力詆神仙畋逰之事,又似在天寳間,譏諷時政者,豈蘇州心知天寳之時亂,欲去不能?嘗為是穢跡自晦之計與。不然,亦自序之過也。方蘇州在時,其詩未甚貴重,後三十餘年,白樂天始愛之,東坡先生亦云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坡豈薄蘇州者?以樂天之文之華麗,宜於無不愛也。大凡浮靡之詞易説,平淡之音難聽,理固然耳。今丞相觀文公貴本尚古,嗜好與眾絶,殊顧於此,耽玩所甚好,不少置其職斯文者,曷敢不敬以承詩之本,不一以葛蘩本正,參以諸本是正,凡三百篇,而嬴又得九日一詩附於巻末。若蘇州之名氏與仕與年,則有姚君令威之所書在云。
因為今本全宋文崔敦禮文集不收此文,故此我別無資校對之資料,其間的錯漏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