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卿入张浚幕府,绍兴末提议自海道薄山东,隆兴初坚决反对北伐,为何?
(2022-03-22 15:48:43)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最近考察都督府諸要員的生平功業,有兩個人引起了我的關注。其一是洪適。洪適在張浚幕府的工作是都轉運使,負責官軍的糧草軍餉,可以說,洪適對於李顯忠邵宏淵符離相爭,官軍頓失向敵之意密切相關。但洪適最先得到孝宗重用,乾道初便由中書進知樞密院事再到宰相。不過洪適做宰相的時間不長,不過半年時間便被罷官賦閒。
張浚幕府中第二個值得關注的人是陳俊卿。陳俊卿與張浚素無淵源,平生未曾謀面。紹興三十一年天升節後,王十朋等人提議朝廷起用有名望為金人所畏懼的將相守邊,提議用張浚劉錡的一共可見的有十餘道劄子,進說最力的當是馮時行。馮時行是宣和六年恩科狀元,高宗對於馮時行的進言還是十分重視的。
有趣的是,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史料,說張浚再相,是出於陳俊卿的舉薦。陳俊卿雖然上疏言當此國家存亡兩難之際,當起用張浚,但實際上高宗當時並未接受陳俊卿的進言,之後,紹興三十一年冬十月中太學生程宏圖等人上疏要高宗起用張浚,而是在劉錡病危不能將軍之後再不得已起用張浚判潭州的。但在紹興三十二年二月高宗以楊存中為江淮宣撫使被劉珙等人反對甚至不書黃祿時,宰相陳康伯朱倬等雖然未有言論流傳,而且還有讓朱倬威脅劉珙不要再論事恐危急張公。但奇怪的是,這時間的陳俊卿並無什麼表示。
三十二年四月,有旨罷楊存中,七月孝宗繼位,乃以張浚為江淮宣撫使,張浚上疏請派朝廷大臣來宣撫司,於是陳俊卿便成了張浚的副手,官名是禮部侍郎兼宣撫司參贊軍事兼知建康府。當時張浚的奏疏是陳俊卿和另外一人都可,結果高宗說非得陳俊卿不可,理由是陳俊卿沉穩有謀略。不過陳俊卿到任以後便提出了讓張子蓋李寶自海道薄山東,與陝西德順軍的吳麟為呼應。但這個提議被史浩否決,之後便有虞允文十餘道奏疏論棄地之不可,並且緊急請求面奏,孝宗許其來行在奏事,虞允文極論不可棄新復陝西州郡,但到隆興元年正月初孝宗下詔讓吳麟便宜處置時,吳麟已經棄地還河池,三萬三千多陝西官軍被金人屠殺。之後,虞允文被調到湖北荊襄擔任宣撫使一類的工作。
但隆興元年正月張浚為都督後,陳俊卿一改前面支持用兵的觀點,反對張浚的北伐主張,也反對孝宗重用張栻。這個中間必定有重大的隔恨。陳俊卿拜相之後,一直不肯起用服滿的張栻兄弟,直到劉珙進拜知樞密院事虞允文拜相之後,張栻才被召知嚴州。但陳俊卿為了起用同是紹興八年登第的龔茂良,卻寧願丟掉自己的宰相工作而被孝宗趕出朝廷。史書說陳俊卿是與虞允文不對付,但虞允文是奏請留用陳俊卿的。而且,陳俊卿是都督府出來的官員中第二個拜相的,可見,陳俊卿拜相不是因為他有多少功勞,而是因為阻止張浚的北伐有勞,所以太上皇帝賞識他,給他一個宰相任期。而陳俊卿自以為有高宗為靠山,不把孝宗的親信曾覿龍大淵放在眼中,加以又不肯向金用兵,因此才被孝宗趕走了。洪適和陳俊卿都是孝宗皇帝不曾第二次任用的宰相。與史浩不同,史浩曾經做過孝宗的老師,所以雖然史浩沒有大臣之才,但孝宗晚年始終讓史浩呆在身邊。
從陳俊卿的出身來看,紹興八年進士及第為第二名之後,被朝廷外放為泉州觀察推官,當時的郡守是汪藻。汪藻與張浚張滉兄弟關係不錯,但不久即受張浚連累被罷謫居永州,汪藻之後,陳俊卿的恩師前宰相趙鼎判泉州,不曉得這二人在泉州有何交際,但陳俊卿的另一個恩師秦檜對陳俊卿不滿,把他涼在一邊沒有予以重用。陳俊卿拜相之後,急急忙忙給趙鼎平反,應該是還是給這位恩師一點回報。
陳俊卿作為一個為官四十餘年的名臣,明人所編歷代名臣奏議僅僅收入陳俊卿奏疏不到二百字,與張浚虞允文奏疏被收錄都有四萬字大不相同。陳俊卿紹興末被起用,其實是高宗特意放到張浚的江淮宣撫使去監視張浚父子的。所以,符離兵敗之後,陳俊卿不得已自請降官,以免被別人責罵。因為張浚父子皆是陳俊卿出賣了。
作為實際上的狀元,陳俊卿應該有不少奏議詩文傳世,現在卻沒有接個文字傳世。所見惟朱熹的行狀與楊萬里的墓誌銘對於陳俊卿的事蹟有較為詳盡的記述。不過陳俊卿的功績就是小都督事情有點特色,最主要豐功偉績就是奏請起用張浚。此外就是提前把孝宗親信曾覿龍大淵趕出朝廷。
我真的很懷疑陳俊卿的在都督府時期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