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末年旱澇相繼,物價騰貴,三十文錢才能買面一碗
(2022-03-20 18:55:05)
史料記載,孝宗淳熙十一年冬閏十一月,孝宗親赴校場閱兵,給了將士們一點賞錢,士兵們之後便拿朝廷給的賞錢到街上去犒勞自己,孝宗聞之,很是開心,閏十一月初四日,孝宗與宰相王淮等人有如下一段對話:
帝曰:“諸軍近日教閱,間得錢甚喜,多買柴作歲計。”王淮等曰:“緣此街上見錢甚多”。帝曰:“聞外間米麵甚平,見老兵云:三十文買面一碗,街上多有醉人。聞得錢甚喜,多有買柴作歲計。朕得百姓歡樂,雖自病亦何害!所謂吾雖瘠,天下肥矣。”
南宋以來,士兵的軍餉是每月給米八斗,日給錢100文。因為軍官要從中剋扣,所以士卒實際所得不足米八斗錢三千文。這些士兵的收入是一家老小的衣食所資。在物價低的時候,士兵的生活還是過得去的,但在歉收年份物價暴漲之後,這點收入就不夠維持一家在的生計了。但是,當時的官俸也不高,比方,范仲淹就曾說自己年俸有三十萬文錢,已經很高了,算起來也就是每月官俸二十五緡錢(銅錢25000文,一年就是緡錢300,000文)但范仲淹不但要養活自己一家子,還要養活整個家族,一般都是幾十口人,所以日子也是緊巴巴的。
但好在范仲淹生活在北宋早期,那時氣候不錯,風調雨順的,所以日子還過得去,到英宗神宗時期,氣候變得汗寒,所以神宗最終決定啟用王安石改革,就是拿中產階級和富有的官僚集團開刀,同時大力創辦國企,比方元雜劇中的瓦子勾欄院,就多是王安石在位時期籌建的,王安石要求老百姓都到這裡去進行交易,官府可以收取一定稅收,如果私下買賣,就是違法。自家的水果蔬菜自己吃可以不用交稅,但如果賣給人家,就必須交稅。這樣,安置了一大批低級官員,擴大了就業。特別是開墾荒地,大力扶植農牧業,如開辦茶場,開設釀酒作坊,也設法擴大進出口貿易,如絲綢瓷器的出口,香料的進口,當時都為朝廷創下了不少收益。總體而言,宋代的瓷器絲綢和茶葉出口為國家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但是南渡之後,特別是到孝宗朝晚期,一方面是人口增殖,另一方面是氣候轉冷,加以向金繳納的歲幣,因此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三十文買一碗面,把士兵一家子的油鹽醬醋衣服的錢花掉了一小半。如果不住營房,還得付房租,那日子就過的更艱難了。如果士兵有妻子,父母年老不能傭工和兒子同住,這點錢如何過日子?